马喊水和马得福父子二人回家,只见女儿马得花回来了,喊爸爸和哥哥吃饭,看他们的表情知道事情不顺利,念叨着整村搬迁这么好的事,不明白村里人为什么不愿意。马得福气得骂村里人是刁民,马喊水怒了,直接摔了马得福的碗筷,警告以后再从他嘴里崩出刁民两个字,就从家里滚出去。
马得花见状跑了出去,来到村委会,通过广播怒骂村里人不知好歹,整村搬迁是让他们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现在上学的娃都跟她一样受罪,也许老一辈的人愿意守住大山,但他们新一辈的更愿意搬出去走出大山,他们难道愿意子子孙孙一直受穷?马喊水听到广播赶紧跑村委会把马得花拉开,还通过广播请村民不要听马得花胡说。
马得福拉着马得花要走,结果又返了回来,原来是李老太爷领着十几个李姓的大爷出现在村委会门口。马喊水向他们道歉,李老太爷承认马得花说的对,一下就把他说开窍了,他们一辈辈都在涌泉村熬着,确实应该搬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还为前几天为马喊水父子俩说的话道歉。李老太爷同意搬迁,但有个要求,他们这十几个老汉,就留在村子里头,也能保住村子。马得福原本想阻拦,被马喊水阻止。
马喊水一家回家后,老支书找来,夸马得花好口才,这番话比他们爷俩开十次会的效果还好。马喊水是担心李老太爷领着十几个老前辈不走,这样村里其他的人谁敢搬。其实老支书在村里转了一圈,发现大部分村民为娃都动心了,就是张不开这个口。
马喊水带马得福来到埋着马家先人的坟头,说起涌泉村的历史,那时只有一个李姓,一百多年前,马家先人流亡东躲西藏,进了哪个村子,就被往外撵,只得一路往深山里头钻,到了涌泉村,仁义的李家人收留了马家人。如果没有当初李家的仁义,没有马家的今天。马喊水希望马得福明白,涌泉村对马家是落脚的地方,对李家是血脉的源头,不可能轻易撇下。
马得福来看李老太爷,提起他知道马家的老先人是李家的先人收留的,对他们恩重如山。李老太爷因此希望马得福给他们姓李的十几口行个方便,他也不是故意为难,只是人一搬走,房子、庄稼撇下,先人的坟头也撇下,那时候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光景。马得福因李老太爷的话心情十分沉重,还为此急出病来,高烧了一晚上,嘴里一直说着要搬迁的话。
次日,马得福一觉睡到中午,马得花给他端来一碗面。马得福夸妹妹会煮面了,得花哪会煮面,这面是水花刚来煮的,离开了,说是去老学校看看。吃完面的马得福也来到老学校,水花十分想念上学的时候,简简单单,可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其实她爸是愿意搬迁的,只是怕本家人不搬,所以不肯出头。
水花也知道马家和李家的故事,水花还记得马得福刚工作时,追着大有叔去吊庄户的事,那时大家都不愿意,后来都去了,否则就只能继续受穷。水花告诉马得福,若是他觉得整村搬迁是好事,鼓励他一定要坚持下去。当初李家先人把马家先人收留在这里,现在马家把李家后人带到更好的地方去,也算是报答。马得福感谢水花来得及时,要是晚来一步,他估计就放弃了。
在与水花聊过后,马得福马上去找李老太爷,想要跟他商量解决的办法。结果敲门一直没有动静,马得福觉得不对劲,趴在窗口看见李老太爷躺在床上没有动静,赶紧破门而入背起李老太爷,喊人点着拖拉机带李老太爷去医院。路上,李老太爷醒了过来,坚持不去医院要回家。
马喊水心里清楚,迁村是必须要干的事,但这事马得福不能干,不能亲手把村子拆了,再把老人逼死。次日,马得福通过村广播说涌泉村也是他的根,搬出去不是为了断根,而是异地扶贫有更多教育、医疗和就业的机会。
李大有他们种了枸杞,只是颜色没有别人用硫磺熏过的鲜艳而销量不佳,大家在商量是否也用硫磺来熏。李大有知道硫磺是有毒的,他们不能没有良心,而良心就是人心,枸杞可以不红,但人心不能黑,坚决不熏硫磺。
水旺从福建打工回来,还带回媳妇阿真,李大有夫妇特别开心。水旺说了阿真家的情况,阿真家没有男孩,都是女孩,家里开了四家药房,每个女儿各管理一家药房,结婚还每人送一栋楼。水旺妈忍不住嘀咕这住老丈人家让人笑话,水旺认为只要两口子过日子,住哪都一样。李大有因此质问水旺是不是和阿真结婚就住到福建不回来,表态坚决反对这门亲事。
水旺找马得宝、麦苗和尕娃商量此事,马得宝建议水旺先回去做他爸妈的工作,这几天阿真就跟麦苗在一起。麦苗带阿真看她老板投资的葡萄园,阿真听说麦苗以前也在福建打工,为何要回来。麦苗表示那边的生活再好,也没有马得宝,她和马得宝兜兜转转都分不开,心里一直有彼此,庆幸当年的选择,工作和感情都没有耽误。
阿真和麦苗谈过后,找麦苗帮忙,想要在这里找间空置的店铺开药店。她已经跟父亲商量,父亲同意她留在这里,这样水旺不痛苦,她也轻松,一举两得的好事情。麦苗对阿真刮目相看,代表闽宁镇欢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