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日过后,苏父收回将苏容华逐出家族的命令,与上官氏共同保守两家儿女的秘密。有一段时间里,苏容华离京云游,上官雅入宫为太子妃,皇帝因此扶持肃王废除太子。裴文宣游说世家,希望世家出兵保李川,正当苏父犹豫之际,苏容华突然回来支持苏氏出兵。
虽然苏容华看似是拿苏氏为个人的感情作赌,但实际是这个决定更合适,确实是苏氏要做的选择。因为李川贤明在外,又为皇室正统,由他来继承皇位最为名正言顺,以免日后众人不服,借势叛乱。
德旭元年,李川登基后不久,北方便传来战事,满朝官员主和,唯有裴文宣、秦临、李川三人主战。后来李川和裴文宣为秦临四处疏通,收集钱财,强行开战,因空有理论毫无实战经验,从而导致国库空虚,根本不足以支撑北方战线,又因南生水患,被迫休止。
依照裴文宣的说法,他和李川南巡赈灾,可到了南方发现世家囤积粮食,哄抬物价,赈灾银无法落实到实处,华京城之外的地方,战场上尸横遍野,灾荒处易子相食,只有华京城内载歌载舞,天堂与地狱比邻。
也正因如此,李川和裴文宣承认这次北伐是个错误,为了拯救南方灾患,便开始制定了计划。所谓计划就是推行科举,向世家征税,限制世家购田与奴仆数量,制定定分制,并要求吏部在提拔官员时按照分数往上提拔,打分要将世家扣十分,寒门出身加十分。
此举一出,引起许多地方豪族不满,对于新帝下达的命令,要么拒不执行,要么故意扭曲意思,加重百姓负担。直至德旭年冬末,李川不顾裴文宣劝阻,传令秦临杀死一位地方族长,导致当地连续三年叛乱不断,本来还能看得过去的城池,闹得最后荒无人烟。
尽管李蓉劝阻过李川,可她每次说的话,都会不经意间伤害到李川,使一位帝王自觉无能,逐渐被羞耻逼疯。但在李川眼中,他本意没错,政令没错,错的都是懒政怠政的世家官员,从而让他与世家的矛盾愈发尖锐,夹在中间的上官雅就受到连累,格外不被其待见,每次见到这位名义上的皇后,克制不住内心厌恶之感。
然而上官雅只当是自己比不过秦真真,可她越是打扮且温柔体贴,就让李川越发烦躁。随着李川与秦真真感情渐笃,已经无法接受与上官雅同房,产生不了任何冲动。上官雅不受宠爱,又因家族的施压,不得不向李蓉求助,争取早日生下嫡长子。
在李蓉的干涉下,李川与上官雅同房前都会服用助兴药物,本不相爱到几乎互相憎恶的两个人,偏要为了生孩子,同床异梦。没过多久,秦妃被查出有孕,李川宣布除了秦妃以外,再也不会临幸后宫任何一人。上官雅心灰意冷,唯有求助父亲,让他替自己找个男人尽快怀上子嗣,否则就要眼看着秦妃之子继位,秦家这个彻底支持李川变革的寒族,将会压得世家永无翻身之日。
上官旭主动找到苏容华,希望他能成为上官雅枕边的男人,更想用这个孩子与苏氏结盟,未来孩子由两族共同辅佐。苏容华知道上官雅的苦楚,连夜进了宫,从他入宫那一刻,两个人的命运彻底纠缠在一起。
两个月后,上官雅被诊出有孕,她与苏容华的私情,李川从头到尾都不知情。寒族因秦真真深受宠爱,便在民间散播谣言,伪造神迹,妄图等孩子降世就立为太子,结果成为众世家的眼中钉。
本来苏容华并未想过要毒杀秦真真,可是废后的传言愈演愈烈,他为保上官雅,亲自做了这一切。李川因此大受刺激,再也不管所谓的战乱、百姓、公正,而是盲目重用寒门,滥杀世家,使朝堂多了些酷吏贪官,百姓民不聊生。
那些年大夏风雨飘摇,四处烽火,苏氏只能上劝君主,下抚百姓,散财无数赈灾救民,耗兵耗粮镇压反叛。可如今想来,李川种种之举,为的就是消耗世家实力。裴文宣彻查秦真真死亡真相,李川怒而杀舅囚母,夷上官家半族,若非上官雅死咬李信乃李川骨血,并当场滴血认亲,恐怕孩子早已成刀下亡魂。太后为保上官雅母子,自尽于后宫,李川念及亲情,终没有痛下杀手。
德旭八年,李川整兵欲北伐,苏氏执意阻挠,深知他是想要借机夺取兵权。紧接着,李川故意陷害肃王谋反,后以苏氏通敌的罪名,一举灭了苏家满门,不仅下令将苏容卿宫刑,更是在苏容华自裁后,命人对他尸体处以宫刑,并拿着那支白玉发簪羞辱上官雅,使其彻底崩溃。当天夜里,裴文宣就站在外面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可悲又荒唐,怀念曾经的李川像是整个宫廷里的一盏明灯,所有的灯都会灭,唯有他永远执剑往前。
随着寒族势起,世族败落,李川知道不能再继续逼迫世家,否则就是玉石俱焚,索性选择修仙问道,表态自己已经休战,李蓉则代表圣意负责监国。往后的许多年里,裴文宣为寒族之首,李蓉为世家代表,双方互相制衡又为同盟,大夏余下的十年,修生养息,终于再迎盛世。
可是对于苏容卿而言,十年时间太过漫长,长到让人面目全非,忘记最初的模样,看不到前路,迷失归途。而今命运巨轮再次转动,再到抉择的时刻,李蓉认为李川不适合当皇帝,苏容卿觉得夺嫡之举终成错。
此刻,秦真真沿着痕迹找到死里逃生的兄长,与他夜入营帐杀死叛贼崔清河,夺回虎符统领大军。李蓉得知肃王脱离生命危险,准备要与苏容卿合作,裴文宣表态会支持她的所有决定,但劝说她先去见太子一面。另一边,上官雅确认苏容华的心意,两人终究无法相守,各自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