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村教育和支教,我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我的母亲曾是一名山村教师,在近二十年的岁月里,她辗转于交通不便的村庄里,从有五六十个孩子学校到后来只有三四个孩子的学校,见证了山村学校的落寞。
其实对于更好教育资源的追求,不仅仅在大城市才有,农村同样存在。小村庄里的父母想把孩子送去大村庄,大村庄里的父母想把孩子送去县城,而县城的父母想把孩子送去省城。老师们也希望去资源相对较好的大学校,小村庄条件艰苦,基本上是留不住老师的。像我母亲这样自愿往深山里跑的公办教师属于极少数。
我上中学时,母亲所在的那个山村不通汽车,爬山路进村要三个多小时。村长带着孩子们在村口迎接母亲时,指着远处的山头豪迈地和母亲说:史老师,你放心,用不了两年,我们的路就修好了。直到四年后,村里不再有学龄期儿童,母亲离开那个村庄时,山路还没有修好。
母亲后来去的那个小山村,路是通的,勉强有三轮车可以进村儿,但出行依旧不方便。留在村儿里的多是老人和小孩。食用水要步行半个小时进山打泉水,母亲每次都背个大水桶,中途休息好几次,才能带回来小半缸水。学校教室屋顶漏雨,经常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学校
随母亲步行四小时,进村时拍的照片
这是母亲背水回来的身影,她说路太远,不让我跟着去,我坐在院子里看着远处她瘦小的身影在山路间起起落落,偷偷抹了半天眼泪。
母亲在这个山村里待了六年,送走了村里最后一个小学生,学校也随之撤掉了。后来母亲去的那个学校也是一个复试班教学的地方,母亲在那里一直到退休,学校最终难逃教学资源整合的命运。
山里的条件确实艰苦,吃穿住行更是不方便,母亲在农村当了一辈子山村教师,她没有阿浪那样美好的理想,教师对她来说就是一份职业,把孩子们教育好,教授孩子们知识,是她的义务也是她的责任,我从来不认为母亲作为一名教师有多么伟大,甚至在我年幼时是怨恨她作为母亲的失职。但是,我尊敬她,也佩服她。
我自己也是师范院校毕业,也曾去山区支教,教育孩子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情,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爱心。然而生活远比理想更复杂,不是说你有一颗赤诚之心就万事大吉的。除了诗和远方,我们还要面对的是生活的压力,物质和精神的协调。我曾经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无私的教师,然而现实确是,熊孩子们每天都把我气个半死,每天要和几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斗智斗勇,也是心力交瘁。学校食堂的饭菜永远都是老三样,宿舍冬天暖气极差,半夜都要冻醒,村里的小卖部买不到我想吃的零食,每天上完课就不知道干什么的夜晚更加难熬。支教生活一点儿也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面对着光秃秃的大山,我不禁有些恍惚,如果真的这样过一辈子,生活会不会太无趣?
熊孩子们的课间操时间
熊孩子们送给我的雪人
后来,我没有从事教师行业,支教时带过的孩子们成了我唯一的一届学生。短暂的支教生活,让我更加体会到母亲的不容易,她的环境比我支教的地方还要艰苦的多,可是她却坚持了一辈子。教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山村教师更加值得我们敬佩。尽管时间短暂,我并没有教给孩子们很多知识,但是孩子们却惦记我很多,在我走后的第二天,孩子们不知从哪里借了电话打给我,诉说没来得及的当面告别,我在电话这头很没形象的哭了。七年的时间过去了,我可能连名字都叫不全了,依然有几个孩子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联系我,仅仅为了说一声,老师,我想你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年少时我过分苛求,孩子们不可能都完全按照我的意愿成长,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孩子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段过程缓慢,我们需要耐心等待。
我把《阿浪的远方》推荐给我的同学看,她问我是不是类似于《死亡诗社》?我想了想,一点儿也不像,《阿浪的远方》就像是中国老师的成长史,我们怎样协调教育和教学?我们怎样处理教学大纲和教育方式?我们怎样面对自己的理想和孩子们的未来?
我敬佩所有的阿浪们,愿你们怀揣着诗和远方,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带给孩子们美好的未来。毕竟,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也希望,未来我能够重回教师行业。
收藏来源:豆瓣豌豆不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