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狗狗电影”,很多人应该都会想到曾经看过的很多催泪弹级别的电影——从《狗狗心事》、《忠犬八公物语》,到《人狗奇缘》、《一条狗的使命》、《导盲犬小Q》,这些电影每一部都能催人泪下,让观众获得温暖的感动……
不得不感叹,在“狗狗电影”里,狗往往都要比人更懂得如何去坚守、如何去爱。而这类温暖、纯良的电影,也的确能给人带来情感的冲击,尤其是对那些有着“与狗为伴”经历的观众。
今天去看《一条狗的使命》的姊妹篇《一条狗的回家路》,同样受到了不少的感动。这份感动,就是来自于狗狗贝拉对“家”的追寻、羁绊与执念。
《一条狗的使命》和《一条狗的回家路》都改编自同一个作者——W·布鲁斯·卡梅隆的小说,虽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两部电影在情节上是相对独立的。
同样是狗狗与主人相遇、走散、重逢,相比于《一条狗的使命》多世轮回的设定,《一条狗的回家路》则没有沿用这个设定。电影将视角专注地放在狗狗贝拉和她所经历的一段长达四百英里的旅程上,包括她的心理变化,这让整部电影更像是一部“狗狗公路片”。贝拉用700多天的时间,从新墨西哥到丹佛横跨大半个美国的这个故事,反倒更让我想起去年九月上映的《阿尔法:狼伴归途》,因为二者同样都描绘了一段艰难但又暖心的路途。
在电影中,导演大胆地使用了旁白式的叙述,将狗狗拟人化,让观众可以了解到贝拉的心理活动。这样的旁白一开始会显得有些难以接受,但习惯了后,反倒觉得挺容易代入叙事和情绪氛围。
贝拉出生在一个猫狗共存的大家庭里,每个成员都被一起抚养在这座废弃建筑里。动物管理局派人扫荡,狗妈妈随即被抓走,猫妈成为了贝拉的新母亲。男主角卢卡斯的意外到来和悉心照料,让幼犬贝拉有了安全、快乐、温暖的“新家”。同时,贝拉还被经常带到他所工作的退伍军人医院,为受了军伤和患有忧郁症的“战争创收小组”带去欢乐和抚慰。
好景不长。在丹佛市养斗牛犬是违法的,如果被二次抓到,就会被强制执行安乐死。为了不让贝拉被害,卢卡斯只能暂时将她送到新墨西哥去保管一阵子。阴差阳错的误会之下,贝拉走失了,开始了一条狗的长达四百英里、历经千辛万苦的回家路。
在这个过程中,贝拉流浪了各自地方,翻过草原和雪地,沿着落基山脉跨越危机四伏的荒野。她也到过小镇,途中有过几次“暂时主人”。甚至于,还碰到过雪崩、撞车和狼群的围殴。而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她与一只美洲狮“大猫咪”之间的亲情,以及与流浪汉阿克塞尔间“畸形的禁锢之情”。
幼年美洲狮“大猫咪”的妈妈被猎人所杀,目睹这一切的贝拉想到了自己被猫妈妈抚育起的童年。无论是贝拉、还是“大猫咪”都是靠另一族群的接济和爱存活下来。可以说,贝拉有着勇敢的性格,永远怀揣着的善意,对“大猫咪”怀揣着的是母亲的爱和责任。而他们二人的失散、重逢与告别,对我而言甚至比结局更为感动。
形成对比的,就是流浪汉阿克塞尔对贝拉的禁锢。作为一个被战争所害的残障老兵,他虽然也很爱贝拉,甚至还把她当做自己的精神支柱,但这段关系中却充满了自私和利用。在自己行将就木之际,他没有选择放手,还将贝拉用铁锁链绑在自己身上。这一段畸形的情感令人不得不感叹动物的单纯和人心的难测。幸而,一路上还是好人多,阴霾也终被温暖驱散。
在贝拉的眼里,“家”是什么?
面对这条漫漫的归家长路,贝拉其实在很多时刻都在接受着“考验”。无论是惨淡的生存环境,还是路上中途遇到的很多陌生人的善意,它其实在这些时候都可以停止找寻回家的路,过上或自由、或拥有新主人的机会。特别是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美洲狮“大猫咪”想要让她与自己就待在自然区内,重返山林。
这些显然都是“更聪明”的选择,可以停止漂泊,但单纯的贝拉却从来不曾忘记自己的主人。这不仅仅是用贝拉对卢卡斯的忠诚就可以解释,就如结尾所言“终于找到归属地,都是靠这根无形的绳子——爱”。爱不仅是陪伴,更是由陪伴而生的羁绊,这是让她选择回到主人身边的最大原因。
常言道,“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或许对于有的人来说,养狗,就是养一只自己可以使唤的萌宠。但对于狗,尤其是电影里的贝拉而言,家往往意味着全部,是必须要回去的地方。
如开头所言,狗往往都要比人更懂得如何去坚守、如何去爱,而这,也是电影所要传递的情感内核。贝拉这份回家的信念,来源于简单的爱,足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让贝拉回到卢卡斯身边。
其实,从另一种角度说,这部电影想要挖掘的情感深度,不仅仅只限于人与狗各自之间的情感,更是一种人与狗互通的情感——对“家”的渴望和眷恋。人和狗在这件事情上,又何尝不是情感想通的?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条狗的回家路”,贝拉穿针引线,串联起了一长串的小角色。他们也许各自出现的时间不太长,只是长路上的一个个停靠站,但背后却又有着许多与创伤、治愈等故事的隐线。而贝拉的出现,往往使得他们的生活能转向更为温暖的方向。
毕竟,每个个体,对“家”都抱着渴望。也许这部电影不单单只有爱狗之人才能看,每个观众,都能在里面获得自己的情感投射之处。
收藏来源:豆瓣徐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