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张一山的观众,未必知道他在参演电视剧《家有儿女》之前,还演过电视剧《小兵张嘎》,虽然他演的这个配角几乎没给观众留下什么特别印象,但是那些特别喜欢张一山的人(也就是所谓“钢丝”“铁粉”们),在看了《余罪》之后,一定会在网上找出这部红色经典翻拍剧,看看“当年张一山带着小眼镜演少爷”是个啥感觉。
那时候的张一山,和《家有儿女》中的张一山,判若两人,正如《余罪》中的张一山和《血战湘江》中的张一山,天壤之别。
有些演员,成功扮演了某个角色之后,再演什么都摆脱不掉这个角色的影子。更糟糕的是,某些演员成名之后,怎么演都像自己,而不像角色。这除了演员自身的问题,和导演对演员的选择有很大关系。
张一山第一次参演八一厂的电影,是陈力导演的《血战湘江》,他在影片中扮演年轻师长李天佑。112天的拍摄,剧组用了两吨炸药、80多吨汽油为影片营造真实的战争氛围。张一山从拍摄的第一天起,几乎每天都是在各种炸点,各种爆破中完成自己的表演,经常跑着跑着就被炸到了脸,瞬间懵一下,再接着跑。
回忆这部电影的拍摄经过,张一山最难忘的是化妆,一袋“血浆”直接顺着脸往脖子里倒,连腿都是红的。一天的戏拍下来,他感觉自己的手都变成“拔丝土豆”了。为了最大限度地贴近戏中的人物,表现出“血战”中红军指挥员的那股拼命劲头,张一山把嗓子都喊哑了,最后干脆咬着后槽牙喊,声嘶力竭地呈现出一个真实的红军铁汉形象。
此战中的李天佑,举手投足皆是血性。有一场戏,情景是“战斗结束时,李天佑仰望天空,跪倒在一滩血水中,拜祭牺牲的战友们”。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夜幕降临开拍。等待中,导演看到张一山因为一天的拍摄,体力消耗极大,想用替身换他下来,可张一山却说:“头可断血水可流,嗓子半日可封喉,自己的戏自己负责,我绝不给替身任何出镜的机会。”这场戏成了这部影片的亮点之一,张一山的付出得到了观众的极大肯定。
后来张一山又出演了陈力导演的影片《古田军号》,在片中扮演时年22岁的红军将领林彪。影片取材于1929年古田会议前后的一段历史,是一部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拍摄的献礼片。虽然张一山再度穿上了红军的军装,但这一个红军指挥员,和上一个又有极大的不同。
这种不同,是因为他对主旋律影片已经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对历史人物有了“声嘶力竭”之外的思考,有了“血性男儿”内心的刚柔。
2020年夏天,导演陈力执导电影《守岛人》,再次邀请张一山加盟,让他扮演一个民兵连长的儿子,一个有年龄跨度,有独特个性的渔民。张一山二话没说就接下了这个角色,因为他坚信,虽然戏份不多,但是能在一个孤岛上变身为“一个黑不溜秋活脱脱的渔民”,这样的机会也不多。
影片《守岛人》根据“时代楷模”王继才和他的爱人王仕花的事迹改编而成,讲述了王继才夫妇驻守开山岛32年的感人故事。片中,张一山饰演的小豆子, 与刘烨扮演的王继才,有十分精彩的对手戏。
张一山按导演的要求,进组之后先把自己晒成了“渔民的肤色”,接下来,他要在船上完成从“众多以往角色”到“这一个渔民”的蜕变。这可并不是单靠演技就能完成的,因为船在汹涌的波涛里航行,那可真是“春风十里不如你”,一阵海风掀起的巨浪就让张一山整个人都飞了起来,然后再“咣当”一声落在甲板上。至于晕船啥的,那根本就不叫事儿。
在《守岛人》中,王继才跟小豆子的第一次见面,是小豆子来开山岛寻找父亲的墓地,不慎落海,王继才搭救起了小豆子。这一场戏,要求张一山穿着水衩子走到一处风急浪高的礁石边上。拍摄的时候,水衩子里灌满了水,沉甸甸的,张一山忽然感到心惊肉跳,当巨浪扑来时,他觉的自己真的会随时被吞没。他害怕,于是腿发抖,他越害怕,腿就抖得更厉害,越有可能真的被巨浪吞没。幸亏扮演王继才的刘烨力气大,拉住他就一直没松手,一点一点把他从海里捞出来。
张一山是北京青年,可在拍摄中他不能说北京话,还必须要从一个青年的稚嫩,转变到中年的成熟。此外,陈力导演知道张一山少年时学习过武术,有点功底,便给他继续“加码”,在片中特意设计了动作戏:有人欺负王继才的时候,小豆子要施展拳脚全力搭救。
张一山坦言,以前拍电视剧参加综艺节目,都比较轻松,而每一次跟陈力导演合作,身心都要经受一番磨砺。这不仅是因为剧情本身的需要,而且是因为陈力导演拍戏一丝不苟,对演员要求极高,一点儿瑕疵都不会放过。他扮演的小豆子,可以说是一个守望“守岛人”的人,这个角色有很多心理活动,需要他仔细揣摩才能把握分寸。
每天清晨剧组出海,张一山站在船头,望着一艘艘的船驶向大海,黄昏时收工,夕阳下,再望着船一艘艘驶向小岛。张一山不由心生感慨:这座小岛,恐怕今生再难以看到。正如《守岛人》中的小豆子,从青年到中年,天天望着这座小岛,想着“守岛人”,忽然有一天,守岛人再也看不到了,而这座小岛,也从此成为他心中的一片圣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