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被叫好,有个秘诀:拍小人物。
毕竟卖惨和控诉,显然比诉说真实,更能激起大众的共情心,赚取眼泪和名利。
但这样做的难度有二,一是你要真的能理解小人物的生活,甚至你就是,否则很难感同身受。二是讲述真实,往往会触犯观众,赚不到钱。
于是,一种试图迎合观众又想有艺术收获的新电影风格出现,这类电影混杂了作者表达与商业卖点于一体,以戏剧性的情节设置为卖点,悬浮失真的草根人物形象为噱头,试图伪造出影片的现实主义风格。
伪现实主义风格。
不少国产影片都有这样的通病,将赚钱的野心,包装在梦想、表达、为他人发声等高尚概念下,实则是自我浅薄的创作者,把虚假当做真实,欲望包装成理想,以此获得名利和心理上的优越感。
这种影片,既不是纯商业片,让你看着过瘾,也不像艺术片让你看完深思。而是让你看着别扭,想批评又不忍心,总觉得哪儿不对。
今年春节档上映,刘德华主演的《人潮汹涌》是这类影片的代表作。视听语言上制作精良,刘德华肖央万茜一众明星主演,买自日本的原IP故事商业性十足,但影片在人物设置与主题表达上,无不透露着虚假悬浮的本质。
功能性的人物与强附加的深意
《人潮汹涌》的剧本很戏剧性。
32岁的一事无成的陈小萌,想自杀没成功,找了张洗浴中心的门票。冷血杀手周全,杀人后遇到堵车,决定到洗浴中心避避风头。
洗浴中心里,两人相遇。周全滑倒后,被陈小萌偷换了柜门钥匙,陈小萌由此开启了有车有房有钱的富贵生活。周全失忆,过上了原本是陈小萌的生活。
互换身体的设置,情节足够有戏剧性。真假草根的人设,足够让大众自嗨,并期待他们逆风翻盘。
但影片最大的问题,在于人物风格割裂,并严重失真,以男主角肖央扮演的陈小萌为例。
一夜暴富的陈小萌,极大地契合了合家欢影片中,“如愿以偿”型的主人公形象。本来穷困潦倒的他,过上了吃酒喝肉、宝马豪宅的挥霍生活,观众看片时自然而然地会将自己代入其中,获得观影做梦的满足感。
如果《人潮汹涌》只做功能性人物,那也不是问题,你看商业片《唐探3》中也都是功能性人物,但风格统一,故事流畅,看起来也挺舒服。
但影片想要深度,给陈小萌增加了做演员的梦想,但片子进展过半,陈小萌没有任何行为与想做演员有关,也看不出他对梦想的任何渴求。于是最后陈小萌选择在剧场与反派谈判的戏,怎么看都像是导演爱舞台的个人喜好。
连着最后陈小萌决定去救男主的理由,是自己想做一次真正的人生男主角,也无法带来任何感动的点。
单谈作者性,陈小萌也缺乏内在目标。
对比之下,肖央演的《误杀》中为保护全家能拼命的父亲,才显得那么动人。你看周星驰《喜剧之王》中的草根人物尹天奇,苦读专业书提升演技,卑微土气的背后,实则有着超越世俗的天真执着。由此,尹天奇努力坚持去奔赴未来的过程,才能那么的打动你。
拍出了这点,人物才能立得住。当周全一巴掌打在陈小萌脸上,骂他不努力时,也会显得有力和及时。影片主题也会更有意义:两位主人公通过互换身份,在对方原本看似无意义的生活里,完善了自我,重塑了人生。
不管什么时候,一部优秀电影的主人公,总是关于普通人完善自我的英雄成长过程。
自我表达与商业获益之间的摇摆
《人潮汹涌》的导演饶晓志,本来想拍的故事是《爆胎》,讲述了一名落魄舞台剧演员与一名富裕的房地产商长得一模一样,通过一场爆胎的事件两人相逢,生活压力都很大的两人,选择交换人生的故事。
资方更喜欢日本电影《盗钥匙的方法》,毕竟翻拍国外优秀电影,一是故事本身已经被验证了是成功的,二是也算是IP,有热度。
《盗钥匙的方法》的故事,很有戏剧性,讲述了穷困潦倒的龙套演员,与冷血杀手互换身份的故事。
饶晓志觉得两个故事中互换身份的设定,异曲同工,遂放弃《爆胎》,选择《盗钥匙的方法》。《人潮汹涌》的故事主线,与《盗钥匙的方法》的方法,基本相同。
饶晓志有自我表达,于是创作了《爆胎》;也想要商业投资,于是接受了《盗钥匙的方法》。
艺术与商业都想兼得的他,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左右摇摆的境地,并将这种念想反应在片中。毕竟,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你的所思所想,都会反映在每一帧画面中。
于是,《人潮汹涌》呈现出一种既想作者表达,又想商业通俗,两边都沾,又都没做好的纠缠中。
你就看到了片中,龙套与杀手的设置,代表了草根与精英两个群体;都市女白领李想放弃了发表关于周全稿件的机会,而是爱上了他;周全发现陈小萌拿走了自己的身份后,不要钱财,只要陈小萌的身份。
阶级、事业发展、爱情选择。钱财观,如果说当下很多电影不能挠到现实的痒,那这部电影则雨露均沾,均是痒处。但李想对周全的爱,到底是剩女愁嫁,还是一时兴起,你搞不明白。如果周全觉得李想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会离开自己。那在他看来,爱需要继续欺骗。这样的爱情,显然不是真爱。
当周全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后,他该如何接受与处理这一切?陈小萌又该如何接受失去有钱生活的现实?
这些人物转变的重大时刻,内心艰难跋涉,纠结犹疑的过程,影片没有讲述,也无法讲述。因为失真的人物,内在逻辑也无法成立。剧情的进展,更像是为了推进而推进,而非是人物带着故事走。表演没有内心的支撑,难免流于情绪的宣泄,所以骂演员的,可以歇一歇了。
对于所有试图讲述中国现实的片子,我们都应该鼓励和支持。
因为从艺术性来说,电影的使命之一,是通过再现日常的生活和真实的人,让你看到关于人与世界的真相,而生活自有它的缜密逻辑与千钧之力,能复刻现实,已经很不容易。
然而现实的生活已经很残忍,观众并不想再在电影里看到生活的真相。
所以主流的商业片,用美好的童话,为观众带来一场幻想的美梦。它在戏剧虚构的故事里,将人物极致化,带领观众离开现实的生活。这也是商业片存在的重要意义。
没有哪一部电影,能够割裂商业与艺术。这两者虽然互斥,但是总是共同存在,区别是程度多少的问题。
回到文章开头,毒药君坚持认为,创作者应该真实面对自己内心的欲望,并坦率的表达出来。欲望本应该得到珍视和展露,有所缺才想有所得,这是人对生活的期待。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有些电影创作者,披着现实主义外衣,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将草根打造成一种社会奇观,供人取笑和怜悯,来激发大众同情心,以此满足自己名利双收的虚荣心。又或者将大众文化中的刻板印象,塑造成银幕人物;以虚假失真的现实主义,试图概括真实的人与生活。
而好的电影,是对个体生命的真正尊重,更优秀的,则让你感受到了人性之光。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