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冷色调,电影构图,第四面墙,POV多线叙事,不再是熟悉的TVB港剧风格,披着文艺爱情小品的外衣,却有着悬疑剧的内核。超过3万人在豆瓣上为ViuTV的《叹息桥》打出8.9的高分。
这陌生而熟悉的画风,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四年前ViuTV的开台剧《玛嘉烈与大卫:绿豆》。
港剧式微的时代背景下,《绿豆》曾经以清新凛冽之势突出重围,成为近年来口碑炸裂的文艺爱情小品。
四年后,同一个团队操刀了《叹息桥》。主创基本是原班人马,林保怡和周家怡CP档加持,剧情却更写实偏向暗黑,同时也更烧脑趋近悬疑。
都市情感是港剧最擅长的题材,那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感觉同样在《叹息桥》里做到了极致。
都市男女的爱嗔痴缠,婚恋中的权衡与算计,夹缝里的真心与错付,原生家庭对后天性格的养成,都在15集的格局里细细密密地铺开。
主体框架还是熟悉的多角恋情,时空跨越二十年,THOMAS(李子勇)和SAMMY(方小薇)年少相识,为了帮SAMMY还债,THOMAS铤而走险,远走他乡,多年后回到香港与SAMMY合伙经营餐厅,彼此暗恋却始终不曾表白。
富家女JOYCE(何乐儿)与妈宝男KEN(胡启源)则是相恋八年的同居恋人,犹豫着是否要步入婚姻。
中间穿插了年轻时与KEN有过一夜情的CATHERINE(梁淑媛)及其一家(患病的儿子KEVIN和做科研的丈夫RYAN)。六人关系扑朔迷离,造化弄人,命运让他们的人生交错纠缠。
中年版和青年版的故事打乱在一起,类似正片与前传,也可以独立成篇。多年前的一场偶然相遇,让剧集的因果宿命感推到了最高峰。
《叹息桥》的每一集都是从一位剧中人物的视角出发,开头十分钟交代人物过去的故事。
由于打乱了线性叙事,剧集的时间线显得有些凌乱,也会出现许多重复的场景。因此同一场戏要拍两三个版本,比普通的剧多用了一半的资源。
POV多线叙事在重演剧情时,通过人物的主观视角,记忆与行为的偏差来推动剧情走向。在不同的故事线中又起着不一样的作用。
一场约会在THOMAS的印象里是甜蜜的,JOYCE印象里则是不愉快的。
一次争吵是在KEN的眼里是故意挑刺,在JOYCE看来则是自己不断隐忍后的爆发。不同视角里,KEN在吵架时的态度也完全不同。
字幕旁的彩蛋是一个物件,(比如手套、画笔、玩具、意面),代表每一集人物的符号。
相同场景下的不同视角与细节演绎,人物的多面性也由此显露。
上一集建立的人物印象,下一集里就被打破。父母的一次争吵中,KEVIN得知自己不是爸爸亲生的,后面几集,两人冰释前嫌,在篮球场打球十分默契,一组动作神同步,似乎又暗示了父子俩的血缘关系。
剧中的每个人都有暗黑的一面,许多看似偶然的决定都是权衡利弊下的选择。同一个事件每个人都有不同解读,因此没有唯一真相。一次次的冲突反转,构建了重重叠叠的爱情“罗生门”。
除了多线叙事,摄影也成为剧中的最大亮点。画面构图的陌生化造成了观看上的间离感。
剧中没有一处随意的构图,中轴线的对称构图,引起极度舒适。
俯视镜头,营造上帝视角,观众得以看到许多日常不会注意的隐藏小心机。
冲突与争吵时,采用许多贴地平视镜头,效仿恐怖片,制造惊悚与紧张感。
同一空间里,固定场景和摄影机的运动,展现人物内心的波澜。深夜失眠,两人怀着同样的心事,用穿墙而过的滑轨交代了这种相似的心绪。
片中大量使用长镜头和对称构图,通过墙体、货架等物体割裂空间与人物,强化压抑和心理上的隔离。
最典型的当然是KEN和母亲对话的镜头。母子俩始终在一个空间里吃饭或者交谈,镜头中使用防盗窗,并用墙体分隔,让这个家感觉更像是牢笼。
JOYCE与KEN经历八年同居生活,彼此感觉已是味同嚼蜡。两人同桌吃饭使用了单人镜头,以此强化一种对立和封闭的情绪。
最后两集THOMAS与SAMMY的关系趋向明朗。THOMAS多年后终于向SAMMY表白心迹,看似寥寥数语,内心却是惊涛骇浪。这里一组双人镜头的使用也非常不错。
当SAMMY走出房间,两人即将面对又一次错过。THOMAS与SAMMY互相背对,却能感觉到人物满溢的情绪。
此处林保怡的演绎非常到位,一气呵成,毫不做作。成年人微不足道的爱情,就是如此克制隐忍,自以为维持了体面,内心却是溃不成军。
一些长镜头的使用,也令人耳目一新。隔着一堵墙,或是言犹未尽,或是遥寄思念,这些情绪都借由摄影与构图,不假一词地溢出画面。
《叹息桥》跳脱了以往港剧的套路,多线人物叙事,跳跃的时间线,陌生化的镜头语言,各种回溯与细节解读,都使得这部港剧更具有文学性。
这里要说回到《玛嘉烈与大卫:绿豆》这部剧。
小说《绿豆》最初被ViuTV高层发现,特意找上原作者南方舞厅担任策划及监制,南方舞厅向ViuTV引荐李绍波和杨承恩(花名肥波及25)担任剧集先导片的导演,因为反响不错,ViuTV 就把《绿豆》交给他们拍摄,作为ViuTV开台剧播映。
两位导演原先从事广告业,在剧集中融入了王家卫的镜头语言,以及村上春树小说的文学性。
编剧黄琦琳透露,《叹息桥》的剧本从2017年底构思,因为《绿豆》其中一集的主题是“罗生门”,决定从这方向去设计《叹息桥》的剧本。编剧和导演聊到了叹息桥这个地点,编剧听说的是死刑犯的叹息,而导演听说的则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
主创想以此说明,人们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感受,以及讲述的偏差。演员在演绎时也会有细微的差异。
在剧中也借由THOMAS和JOYCE的在比利时的相遇说出了叹息桥的这个典故。
而在JOYCE和父亲的对话中也提到了这一点。“幸福和叹息,是自己选的。”
片中设定KEVIN患有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疾病,却看得比谁都通透,导演似乎是借由这个有着上帝视角的角色来阐释自己的观点。
“其实Kevin代表了香港的年轻人,他那个角色的设计也是按照香港年轻人的状态去写的。一些香港年轻人觉得看不到将来,对前途比较迷茫,但是他反而会很珍惜每一天,看东西也比较通透。”导演25说。
剧集参考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很多都来自主创成员自己的经历。剧集除了婚恋,也试图探寻人性、家庭代际关系等议题。
导演透露,在创作这部剧的时候,没有限定在特定的地区或者是不同的阶层。“香港只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我想写一些给全世界看的东西。我会把重点放在人性上面。”
这部非典型港剧也很容易令人联想到港剧的黄金时代。对此,监制兼主演林保怡的回答是,“其实我没有怀念的,我一直是向前看,因为未来我们应该有一些新的概念、新的手法、新的演出去表达每一个不同的故事,现在已经是2020年了。”而《叹息桥》的问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林保怡的坚持。
如果说《叹息桥》昭示着港剧的新生,那么它也展示着香港新生代导演的锐气。尽管在故事结构与叙事节奏上还有提升的空间,但无疑这是一部更具实验性和文学性的全新港剧。
如同《叹息桥》的开放式结局,港剧的未来也是全新的。导演说,“《叹息桥》的任务,是去开发一些未知的可能性,假使我们做到了,会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谁于沟渠描绘星图/谁的衣裳藏尖刀/谁人心高/谁人登高” ,主题曲《困局》的歌词或许为解读《叹息桥》提供了一个别样的注解。
收藏来源: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