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北京女子图鉴可是有着不解之缘的呢!
因此,我还了解这部剧诞生的前因后果呢!
这要从叉姐开始说,叉姐就是反裤衩阵地,他写的东西超好,他推荐的虽然东西也很棒,但有一个缺点就是很贵,有一些是又确实太风花雪月了,不够实用(而且还贵)。
就这样一个人,在公众号里推荐了一部《东京女子图鉴》,他的导语写得很好,当时我也是闲着无聊,就看了,结果一口气就看完了整部剧。
不得不说,东京女子图鉴是真好看,用了渐进式的拍摄手法,全篇就围绕着女主一个人展开,足够现实主义,也有一些浪漫的邂逅。
于是《东京女子图鉴》我就看了两遍。
后来,叉姐在公众号里持续更新《北京女子图鉴》,我相信,这个创意绝对是叉姐第一个想到的,可是~优酷开始拍《北京女子图鉴了》,绝对也是有人想到“这个可以拍成电影”。
电影的模式和《东京女子图鉴》别无二致,但《北京》确实有很多中国元素在里面,也算是比较成功的转型剧了,虽然没有《东京》的经典。
也就是说,现在有两个版本的《北京女子图鉴》,一个是叉姐连载的小说;一个是戚薇主演的电视剧。这两个都很好看,都值得看。
但是呢,叉姐当时很不满意,因为当时别人把北京女子图鉴拍成电影的时候没有经过叉姐,但叉姐又没处说理,首先电影制作方并没有用叉姐的故事,而是模仿东京女子图鉴里的故事展开,所以叉姐不受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保护。
叉姐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让人联想到“这事儿也可以拍成电影”,因为叉姐也没有注册“北京女子图鉴”的商标啊,而且用一个名字而已,其实很难归类为侵权。
比如,有一部电影叫做《听说》,是彭于晏演的;还有一连载的综艺节目也叫《听说》,名字是尽量避免重复,但如果重复了,如果不容易造成混淆的话,在影视剧方面,是可以过审核的。
叉姐并没有因为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获得收益,但他自己连载的《北京女子图鉴》却是好评如潮,故事很棒,有很多人给他打赏,有一大部分人都在等着他更新呢。
每次看他更新这个系列,还不舍不得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而是沐浴更衣后,躺在自己芝华士的电动躺椅上认真阅读呢!
有关于“图鉴”的东西就都很棒。这让我想起了,《看不见的客人》和《消失的客人》,所以得出结论——只要有“客人”就好看。再看了“消失的爱人”,所以得出结论——只要是谁,无论是客人还是爱人,“消失不见”就好看。
大结局了,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女主辞掉工作,开始创业,找到了新的男主(是琅琊榜里的誉王),以前我觉得这个男主一般般,在这部剧里出演医生是格外的帅,笑起来暖暖的,衣品又好,单身是因为丧偶,对儿子超级好,可以说是优质中年人了,让人看了想嫁。
最后一集基本上就是放歌,回忆杀。看了全剧的人多少会有点感触“挖槽!原来这短短十年,女主换了12345678个男朋友”,基本上是没有断过了,真是人生赢家啊!
见证女主改变的,是房子,女主没搬一次家,就说明自己提升了一个level,女主没换一次男朋友,就说明自己在与现实与理想的对抗中,选择了理想,其实女主才是真的浪漫主义,永远去追自己想要的东西,去填满自己的欲望,而不是止步不前,也不是凑合着过。
看完,作为男人,我认为女主很优秀、很聪明,也不是一个懒惰的人。敢拼敢闯的,所以,作为一个男人,需要更优秀才能成为女主的伴侣,并且在婚后还要不断学习,让两个人的思想境界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你会觉得这样很难吗?其实一点都不难,到了那个年龄段,能在一起的说明知识储备和条件都差不多,“思想境界”这个东西,就像一个理念,一个“new idea”,在一起谈话中就能被灌输。
比如说,你是女主的男朋友,你就一定不是那种想着下了班会去送外卖的人。因为他会跟你讲经济学,如果你不听,她就要跟你分手了,那你还能腾出时间跑滴滴呢!
我现在发现,观后感的外延可以被无限扩大,观后感不局限于小时候写的三段论了,现在的观后感完全可以是观后直观的感受,或许就是一个角度,一个人,一件事,就能写一篇文章,读者有共鸣,就点赞。
八股文式的观后感已经没有市场了。女子图鉴似乎是给女孩子看的一部剧,但我作为一个男人,也有话说,女主这部剧中换了八个男朋友,那自己能不能从这八个男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呢?
或许你一直觉得自己是对的,看了这部女性视角的剧,那你会不会在日后有所改观呢?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啊,不是看完就完事的,你有幸短短几个小时就窥探了别人一生中的所有精彩部分。
那自己也要有所思考哟,不然还不如打王者荣耀呢,哈!打王者荣耀都能学到很多道理呢!比如:
一、摆正自己的位,是脆皮,就不要把自己当肉。
二、低调做人,“猥琐的发育,别浪”。
三、学会团队协作,一个人再强,也打不过五个人。
四、要有危机意识,有一些英雄是前期厉害,后期一般,有一些相反,所以不要轻看任何人。
收藏来源:百家号-佳佳爱家乡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