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在近几年上映的影片中,它是为数不多的优秀电影。这部影片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献礼片,因为一些原因延迟了五年才上映。
《无问西东》由四个相互独立又相互承接的故事组成,对应着四个不同的时代背景。从1923年开始到2010年的现代跨度将近100年,但并没有采用线性叙事结构,而是交互讲述了四个不同时代中,年轻人的抉择与成长,这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了。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这句话是清华大学的校歌,放在电影中更像是一种纯粹的青春态度,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面临纷繁的抉择,受到不同的阻碍和干扰,面对外部环境的跌宕起伏,你是否能始终如一地对自己真诚呢?这样的追问就是串联起四个故事的线索。千百年来他被思索了无数次,也被抛弃了无数次,但总有那么一批无愧于心的人,将这份真实不算地传承下来。
再影片中上世纪20年代文科优异,理科短板的清华学生吴岭澜陷入了“理工科才叫实业”的迷惘中,梅贻琦老师的开导以及诗人泰戈尔的一番演讲,让他豁然开朗。
尤其是梅贻琦老师的那段话,他说:“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只有日子,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从情节来说吴岭澜的这个故事最为简短,但却是整部电影的灵魂,而梅贻琦的这番话必将如同火种一样,启迪一代又一代的学子直面本心。
时间到了40年代,吴岭澜成为了西南联大的老师,带领无数学生在云南的红土地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其中的王力宏饰演的一个学生沈光耀是一个富家子弟,面对家人的劝阻,他最终仍然选择了投笔从戎奔赴战场,在训练期间还多次为当地饥荒儿童空投一些食物尽力而救。
这段故事是全片的泪点密集处。在民族危机之时,是无数国人的脊梁支撑着这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国家,我忘不了那个风雨大作,无法教学的情况下索然写下“静坐听雨”的先生,雨水透过屋顶打湿了他的肩膀,但他的脊背依然是挺直的;也忘不了在轰鸣的战机下躲在战壕里若无其事的学生和老师,没有课桌又如何,无片瓦遮头又如何!只要端坐在那里就是中华未来的锦绣山河。当然也忘不了最后沈光耀牺牲前,用乡音说的那句妈妈,对不起!
一晃而过到了60年代,当初被就得饥荒儿童中有一名叫做陈鹏的孩子,如今已经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了,故事围绕着他和同学王敏佳的爱情故事展开,他曾把自己比作原子,把清华园比作粒子加速器,带着王敏佳一路狂奔,向她解释什么是“核”,“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他的一语双关,阳光打在他流汗的脸庞上,那是青春的美好。而王敏佳因为虚荣所撒的一个谎言,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将她拖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但深渊的底部是善良的陈鹏拼尽全力用手“托着”。
最后一个故事是在二十一世纪,清华大学毕业的成功人士张果果陷入了职场斗争的尔虞我诈,同事他也救助了一家刚生完四胞胎的农村人,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之后,听说了父辈的故事之后,最终他觉得遵从自己的内心。
看完电影的观众就是会发现,影片中的“善意与真诚”是不断传承的,也让几位主人公的命运相互联系,每个人的青春也许都会出现各式的人生导师,比如祖峰饰演的梅贻琦、米雪饰演的沈妈妈、正是这样精神强大的人,才影响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反思,我们应该怎样活,应该怎么真实的面对自我?
张果果在剧中说到:“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其实每个时代都有它专属的世俗,无法逃避。四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每个人都经历过迷茫,痛苦的时候,自保是人的天性,无可厚非就像李想因为想去支边而选择沉默,很多人只能感叹一句都是时代啊!
但是在每个时代,依然有逆世俗而上、坚守本心的人,他们崇高的精神以及善意就像陈鹏托王敏佳一样,托住了一个有一个坠入深渊的人,或者说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这是从过去这些人的“善意与真诚”中积累而来的。
收藏来源:大影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