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媒ariety公布了一份2019年全球票房成功和惨败影片的名单,李安导演的新片《双子杀手》赫然在列。
《双子杀手》制作成本1.38亿美元,全球票房1.73亿美元,亏本7500万美元。这部电影在电影界被誉为“里程碑”式作品,却成为了年度票房毒药。
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过时的b级片剧情承载不了温柔深邃的内涵
李安的电影里,父亲对他的影响永远是挥之不去的一个重要因素。
李安的老家在江西德安,他的祖父一手创立了德安最大的商行“李恒裕”。李安的父亲28岁就当上江西崇仁县县长,后来又到教育部做主任秘书,内战时辗转来到台湾,先后在几个学校当老师。
祖父临终时托人给李安父亲带话,让他在海外另起炉灶。他父亲背负着家族的厚望,而这种传承的思想和责任感又重重地压在了长子李安身上。
但李安从小不成材,读书不成、大学落第,学戏剧和电影又不被老一辈人所理解和接受。
俗话说,文以载道。电影,自然也会流露出导演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
几十年的鞭策和压力,让李安的电影里常常流露出对于父子观念的思索。对于李安来说,父亲是压力、责任、束缚、自尊和荣誉,也是封建父系社会的代表。
他一方面因为自我和父亲对抗,一方面又深深觉得内疚。
《推手》讲述的是父亲和儿子、洋儿媳生活习惯的摩擦,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两辈之间的生活矛盾。
《喜宴》讲述的是父亲对同性恋儿子“传宗接代”的执念,是个人自由和责任、伦理、传统、亲情的冲突和融合。
《饮食男女》讲述的是丧偶父亲与三个女儿之间的爱和矛盾。
《卧虎藏龙》里李慕白和俞秀莲不仅背负着父亲的责任,更被以“父”为象征的伦理纲常束缚着;而徒弟玉娇龙则冲破了这种束缚。
但是,为了推广120帧的电影技术,李安在《双子杀手》里沉迷动作剧情,而忽视了他以前擅长的那种温柔细腻的优势,导致这部电影两头不靠——过时的好莱坞B级片剧情看着不新鲜也不刺激;而人物和情感的刻画又被动作剧情挤占了空间,失去了深刻的内涵。
威尔·史密斯饰演的亨利,为组织干下了无数脏活,最后发现自己被欺骗,误杀好人,但组织却要把他斩草除根……于是,亨利一路上都在躲避组织的追杀,开展了一系列动作戏。
但是他是被动的。
电影里没有展现他的愤怒,也没有展现他的目标,他一直在逃跑,一直在躲避。这一路上,亨利的很多朋友都牺牲了,比如影片开头的年轻同伴,以及给他找飞机的老朋友大亨。但是他们的死就和路人甲挂掉一样,没有给亨利带来冲击。
而亨利遇到了自己的克隆人小克之后,一直想把他带回正途。
他俩的打斗和对峙戏很多,这也是李安真正想拍的剧情——父与子关系的核心。
《双子杀手》里出现了几对“父子”关系,最明显的是魏瑞斯和小克。魏瑞斯把小克一手带大,用的是曾经训练亨利的方法,在此之外他宛如一个慈父,在小克气愤之下找他对峙时还问了句“你生日是不是想改吃儿童套餐?”但是这段关系非常生硬且无味,因为没有任何铺垫。
第二对则是本体亨利和他的复制人小克。这一对不止隐含了父子关系,更体现了李安对人生的领悟和思考。
51岁的亨利发现前半生一直被人欺骗,他充满血泪的前半生根本毫无价值。他的悔恨、孤独、懊恼无法排解。而23岁的克隆人又再重复着他的老路。亨利只能恨铁不成钢,苦口婆心地规劝——仿佛小克洗心革面、幡然醒悟,就等于他自己重活一次。
但是,李安却忘了刻画亨利的人生前半段的遭遇。
一个人的行为处事必定会有动机。没有拍出亨利之前的遭遇,就无法理解他的恐惧和焦躁,也无法理解他对小克的用心良苦和悔恨。
而第三对父与子的关系很隐晦,电影里只是寥寥提了几句,就是魏瑞斯和亨利。台词中显示,亨利从进军队后的训练都由魏瑞斯一手完成,魏瑞斯又用这一套去训练小克,所以魏瑞斯其实也算是亨利的父亲。
魏瑞斯这个父亲把亨利当成了杀人机器,之后又毫不犹豫地抛弃,并且继续用之前的方法训练亨利的克隆人。所以他的冷血行为对亨利的刺激其实是最大的。
但是李安却忽略了这段关系。亨利和魏瑞斯从开头就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一个追杀,一个被追杀。他俩曾经形成的情感纽带和精神上的影响,对亨利根本不值一提。观众看不出亨利的绝望和愤怒,电影也失去了冲突的火花。
二、李安依旧是勇敢的先驱者
距离2012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已经过去7年了,大部分观众都对这部片子里绚丽逼真的特效场景记忆犹新。
这部片子最大的作用是推动了电影技术的革新——因为海上漂流的场景大部分是在台湾台中的一个废旧机场里完成的,剧组在里面搭建了一个大水池。那头栩栩如生的老虎是根据模型凭空制作出来的,仅仅只有24个镜头是用真老虎拍摄。
这部电影也给了其他导演启迪,徐克用这样的技术拍出了《智取威虎山》里杨子荣和老虎的大战。
还有迪士尼的经典再现《狮子王》。
但李安却因《少年派》产生了改革的念头。
电影是用每秒24帧的静态图片组成一个动态镜头,但在呈现高速运动时就会变得非常模糊。李安生出了一个想法:“我开始怀疑24帧没什么好,只是最便宜而已。”
之后,他开始琢磨60帧,后来干脆一步到位:120帧。
从此,他毅然决然地踏入了电影技术革新的大门,一去不回。
《双子杀手》就是李安进行120帧电影研究的第二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品是《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在电影院观看《双子杀手》时,我唯一的感想是:不愧是世界上最顶级的技术。
电影几场高速运动的戏,火车疾驰和双人追车,都看得人热血沸腾。
花园里蜜蜂飞舞,我甚至能感受到它翅膀“嗡嗡嗡”的震动。
卡梅隆花费了1.7亿美元,在《阿丽塔:战斗天使》里塑造出一个半人半机器的阿丽塔。皮肤质感很逼真,但一眼就看得出是个假人。
李安在《双子杀手》里,用1.38亿美元,塑造了一个以假乱真的年轻版威尔史密斯。其中最难的镜头,上百个技术人员磨了一年多。
世界上最高清的画面下,也没有人能发现,其中一个居然是CG制作的假人。
不过,因为缺乏相应设备,中国各地的影院出现了多起安全放映事件,昆明某影城重映高达12遍后失败,最终只能放映《中国机长》。
他是如此的激进,又是如此的超前。
然而,世界电影史百年来成熟的行业惯例和制作方向,想要凭借两部电影去颠覆,谈何容易?
诚然,如果用真人演绎这个角色,能省下很多经费,电影也会盈利。但一个行业若是没有创新,岂不是就永远停滞不前了吗?
电影是艺术,但有时候艺术也需要技术去呈现和推动。李安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是先驱者,他有这个勇气,也有这个实力和资源,去进行电影技术的改革。
所以,虽然李安遭遇了两次惨败,但观众对他还是宽容的。从业近三十年来,他一直兢兢业业,虽然有时候观众并不能全然接受他的作品,但大家都能看得出他在其中投入的心血。
希望他之后的电影,能够更注重技术和剧本内涵的融合,尽可能地不要顾此失彼。
收藏来源: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