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中朱元璋扮相引发争议,根源在于朱元璋的真像本身就是一个谜。
▲图片来自《大明风华》剧照。
近日上映的古装剧《大明风华》,因为涉嫌“丑化朱元璋”一事,登上了热搜。
这部剧中朱元璋的形象,因为非常逼真地还原了那张流传甚广的朱元璋画像,而被说成是对朱元璋的“丑化”。
▲剧中出现的朱元璋画像,曾在中学课本中出现过,但现代的课本已经不再使用此画像。资料图
这张画像很多人一定见过,因为它曾经出现在了人教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迥异于其他帝王“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的伟岸之像,朱元璋这张“圆月弯刀脸”的相片,极易让人记住。
《大明风华》中的朱元璋,只是剧中的朱棣梦魇中一个略带恐怖色彩的剪影。因为逼真地“还原”,有些吓到了观众,甚至有人说“留下了心理阴影”。而被吓到的网友看来为数不少,他们的质疑声汇在一起,便汇成了讨伐声浪。
朱元璋到底长什么样?
《大明风华》中朱元璋扮相引发争议,根源在于朱元璋的真像本身就是一个谜。
据史料记载,清代在紫禁城中曾有明代帝后图像共计63幅,朱元璋一人就有13幅画像。这十三幅画像,相貌各异,有11幅丑像,其中就包括上了教科书的那幅。
那么朱元璋为何会有如此多的画像留存?
有知识分子就推测,这是因为朱元璋生性多疑,且前半生东征西讨,树敌无数,因此据有天下之后,虽然居于守卫森严的深宫之中,他还是担心有被刺杀的风险,所以故意丑化自己,或者异化自己,通过流传不同的画像混淆刺客视听,以此来保全自己。
朱元璋是不是在用这一招数保命,我们不得而知。但其真人像也留给后人一大难题,因为传久之后,孰真孰假,便难以甄别了。
图像固然难辨,好在还有文字。
▲图片来自《大明风华》剧照。
先看正史,据《明史》载,朱元璋“朱姿貌雄伟,奇骨灌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明太祖实录》则载其“龙姿凤质,非常人也”。在朱元璋的碑文中也记载,他“龙髯长郁,项上奇骨隐起至顶,威仪天表,望之如神。”
综上看,正史中,朱元璋怎么说也是个仪表堂堂的人。不过,正史难免有美化帝王仪容之嫌。也不妨参考下野史。
万历年间士人张翰在《松窗梦语》中写道:“太祖之容,眉秀目巨,鼻直唇长,面如满月,须不盈尺”,也是一幅好相貌。
明人袁忠彻在《古今识鉴》中载,他“状貌非常,龙瞳凤目,天地相朝,五岳俱附”,其中“天地相朝”,大概就是上额和下巴突出相向,这和传说中他的“鞋拔子脸”倒是可以对应得上。
至此,野史中朱元璋相貌也有了美丑之别。那么到底,哪个更准确?
▲现在的中学课本大都用此幅朱元璋画像。资料图
在明人陆容写的《菽园杂记》中记载了一则轶闻:朱元璋让画师为其画像,画得逼真者,朱元璋无动于衷,而有人在真容之上,动些手脚,加以“异化”,则让他龙颜大悦。如果这一说法为真,那么朱元璋之真像或将永远存在历史迷雾中了,没有一幅像是准确的。
所以,到了今日,如果我们在为真假美丑朱元璋发愁,或许正合了他的意。
史归史,戏归戏
目前为止,没有人能够明确地辨别指认出,哪幅像是朱元璋的真容,学术界对于他的真像描述,也并无定论。所以,关于朱元璋的真容,至今是个未解谜题。
既然有争议,所以依据哪个像来塑造人物,就是个自主选择的问题。更何况,拍戏本来就有着一定的改编权限,可以按照片子本身的调性塑造人物,这也是戏剧能被称为戏剧的核心所在。
在姜文最新一部电影《邪不压正》中,便曾用朱元璋像调侃了廖凡的相貌,廖凡扬起下巴,的确与像中的朱重八有九分相似。很多观众看了,都为这个创意点赞。
▲图片来自《甄嬛传》剧照。
史与剧,本来就是泾渭分明的。书写演绎历史,需要严谨地遵照事实来描写,这无可非议。而具体到戏剧,借壳演绎其实很常见。
若拍诸如《康熙大帝》、《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之类历史正剧,那就最好合乎事实地拍,加入一些演绎也无伤大雅。如果并非历史正剧,只是主打情感、权谋的深宫剧,如《甄嬛传》、《延禧攻略》、《步步惊心》之类,那么要求也就宽松得多。
没人说《甄嬛传》中雍正“心狠手辣、自私自利”的形象是对真实雍正的丑化,因为,他符合《甄嬛传》中情境、人物的设定,观众知道那只是一个被戏剧化了的人物。
也有观众整体上指责该剧与历史不符,从服化道到人物的塑造,都不合史实。这样的剧评自然是制作方该领受和听取的。
▲图片来自《西游·降魔篇》剧照。
事实上,对经典人物“杀伤力”更大的丑化,并非对其外在形象的“丑陋化”,而是对其人物品性、行为的抹黑。
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就曾一反往常地塑造了一个阴险狡诈、相貌狰狞的孙悟空形象。这可以说是从外貌到内在的全面丑化,但即便如此,观众依然可以接受。
这不仅是因为“腹黑版”孙悟空更接近《西游记》原著对大师兄的描述,还因为一点:大家都知道,这不过是场戏罢了。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