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北京电视台播出的《那些年,我们正年轻》,是一部有突破意义的电视剧。该剧以20世纪60年代至新世纪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年轻人从大城市来到大西南,义无反顾参加三线建设的故事。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场面运用和镜头运用一流,寄托了一代人的独有情怀,让人看后尤其感动。
《那些年,我们正年轻》的主要故事和“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相联系,主角是一些走过历史的普通人,他们身上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精神特质。过去,我们印象中的两弹元勋大都是留美归来,而剧中这些意气风发、有梦想支撑、愿意一辈子为国效力的人,是中国自己的学校培养出来的。该剧以成就卓越的这代普通人的故事,全面展现了他们直面人生的勇气以及克服困难、敢于探索、牺牲奉献的精神。
坦白讲,这部电视剧的题材表现有一定难度,但其艺术表现和角色塑造充满光彩,表现手法清晰明确。为增加历史真实感,剧中将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穿插其中。从作品一开始,编导花最多功夫着力表现刻画的年轻人,都是把导弹当成自己的生命、愿意为事业献出光和热的人。这些人物角色接地气又不流于俗品,对这些典型人物的刻画,赋予人物以艺术的生命力,也让观众为之吸引和深受感染。
这代人的存在状态,就表现在成长的梦想年华、不畏艰难坚守的时时刻刻。在作品中,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环境,甚至“两弹一星”研制,作为背景而存在。有梦想支撑的热血青年张利军、马朝阳、陆若文、向晴等人身上有光彩与粗糙、缺陷和完整,他们的一些表现,符合角色的身份,也符合戏剧的考虑。张利军、马朝阳、高占武、陆若文、向晴、司令员以及大梁、老徐、张干事、刘师傅等人,刻画逼真,情感细腻,颇具分寸。如果没有这些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作品题材和角色的丰富度就不如现在这样突出,思想的深度开掘也会受到影响。向晴热情、直接,她爱着张利军。她的爱情曲折,甚至可以说沉重多过欣快,作为基地司令员的女儿,她身上没有什么假情假意,在牺牲前已经有了恋情发展和情感归属,也因此,向晴的牺牲才让人格外心痛和感动。而陆若文,为使命驱使,她到大三线投身军工事业,把所学用于自己的理想、热爱的事业。她的生活中有笑有泪,她不愿意虚度年华,在后来的情感波折、纠葛中,了解到自己的好朋友同时也是爱情竞争者的向晴是一个可以献出生命的人,心理上发生了变化,她的心境有喜有悲。而比较其他角色,陆若文这个人物包含了深层的人文内涵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怀、思索。
作为一代人的传记,《那些年,我们正年轻》最鲜明的意义是表现和寄托了上代人独有的情怀,而这种情怀在今天看来多少已经遗失。电视剧通过对上一代人家国情怀的展现,通过生动的对照式讲述提倡务实真干,振奋国民精神,凝聚各行各业、普通百姓的智慧与力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是一种艺术境界。“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这部电视剧正是在这个方面做出了可贵努力,它极具历史感和时代意义,有意识地以真实的场景和人物,捕捉我们国家、民族和时代的光芒,反映生活和历史的面貌,作品有厚度,人物有温度。希望这部剧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像它所表现的“两弹一星”一样也能受到更多的人的关注,希望它能在海外扬名,把这样的中国故事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收藏来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