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就像一个微缩世界,人物是小的,故事是小的,格局是小的,但想撑起来的,是一个广大的指涉。
男主角张英雄(王锵饰)就是渺小的,平头,眼镜,畏缩到略显木讷的眼光,还没放到人群里,自个儿就先消失了。
他也想消失在人群里。他不想工作,不想多话,他只想赖在家中,踩在父母的唠叨上,云里雾里地消磨时光。或者到网吧玩《英雄联盟》,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他张英雄可以四杀五杀地当英雄。
后来沈重(曹瑞饰)问他有什么梦想,他说想有房子,有妻子,有孩子,回到家能够“小酒咪咪”,就跟父亲一样。
但是生活的变故总爱无常地搅乱人的轨迹。老房子要拆迁,拆迁费不漂亮,父亲被拆迁工作人员陆志强一气,没了。
对素来沉默寡言的张英雄来说,说不上有多么强烈的情绪变动,但他与母亲寄到舅舅篱下,成了舅妈口中供着的两尊佛。在这里的日子太不是滋味,就像是吃惯的生煎,也被舅妈徒增了地沟油似的。
在依然无望的生活里漫无目的地游,他把陆志强定义为杀父仇人,定义为自己溺水的最后一根稻草。
《阳台上》的故事就是从这里撬开,共性的现实开始一点一点地漏进来。那种零落与萧条像是未老先衰的白发,长到了故事的头顶。
张英雄是小人物,他身边的人也都是小人物。像是母亲那种,多少磨难压过来,抖抖尘土也能继续忍下去。而从某个角度来看,所谓“小人物”,粉饰的正是“弱者”的本质。
他在好又快店里偷看陆志强的家,看到一个智力有残障的可爱少女陆珊珊(周冬雨饰),总在阳台上,毫无遮拦地展现那种早该消亡的天真。
他在这个崭新的弱者身上,看到了某种平等甚至优越。于是他宁肯舍弃三金,也要留在好又快当那被盘剥的服务员。他实在需要在这个额外的豁口里多喘一口气。
在这里,他结识了同事沈重。沈重是外地人,来沪三年,染着一头红发,开着一辆拉风的大摩托,嘴里念着自己认识多少多少大老板,但还是要跟几个人挤那两室一厅。
沈重喜欢店里的姑娘爱丽丝。爱丽丝建议老板,让每个人都取一个英文名。老板笑话她这里又不是咖啡店。爱丽丝不说话,想稍作粉饰的梦也被习惯性地戳破了。大咧咧地没有波澜,也不知道心死了多久。
曾几何时,弱者都想成为强者,但在那套不公的话语体系下,成人后的无力感竟是这般挥之不去。有的人臣服于命运,心甘情愿地做那抔零落的泥。可有的人如同相互倾轧的虫类,斗不过强者,只能向同类的弱者下手。
譬如沈重与张英雄。
在张英雄封闭的世界里,沈重是第一道照进来的光。沈重开车载他,跟他一起抽烟、吹水,带他逃离舅舅家,身上混合着大哥、死党的气味,多少也代替了一些父亲的位置。
他顺从这个“父亲”所谓的底层生存法则,只是偷钱并没有让他心安理得,他也没有成为沈重所说的坏人,更没有因此减少对于报复陆志强的惧怕。
某一天,他发现沈重在蚕食自己的生活。那艘废弃的船曾是他独有的乐园,现在沈重私自带着爱丽丝过来,扮演起具有排他性的许文强和冯程程。那个窗户与望远镜也被沈重共享了,他还没染指的陆珊珊就这样被切了一块。
沈重之前上心也好,不上心也罢,反正在他们扭打的那一刻,张英雄明白了自己的可笑。
更可笑的是,他带着这种残酷滋生的养分,去扑向别的弱者。只是结局,荒唐得如同拳落棉花。
他常年带着保护色,穿行在上海并不光鲜的弄堂窄巷,就像是一只蒙眼的牲口,追着陆珊珊这根胡萝卜,心中起雾似的行走。
那天他终于把手搭上了陆珊珊的腰,再探到了腋下。但沈重怂恿过的玷污,早就阑珊了。仇人的女儿太弱,又太纯,天真得带了刺,还说不上是喜欢还是畸恋,就再也下不了手。
至于那个自始至终的仇家陆志强,竟然也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张英雄跟着他,刀都提了起来,却看到他在街上踩到了狗屎。脱下皮鞋的刹那,他是如此娴熟地把黑袜子往前一扯,让那破洞里露出的脚指头迅速蜷到黑影中。
沈重曾经形容同住的那些白领穿得人模人样,但脱了鞋子,袜子上都是洞。仔细想想,他们是,陆志强是,张英雄也是。
要说透了,这也是他们生活的本质。
张英雄的那种茫然,很有代表性。张英雄的那种挫败与豁朗,也很有代表性。
这些人遍布《阳台上》,构成了一组熟悉的群像,他们生活在《阳台上》的上海,也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如同池子里的鱼,茫然地呼气,吸气,顶上是一片水藻,就连阳光都被吃掉了。似乎在某个时间段落里,我们也是他们。
这样重的话题,张猛用了举重若轻的手法去呈现。说的是竭力还原任晓雯同名小说的那种文学性,不去构造强烈的戏剧冲突,但“十分符合张英雄眼中的世界”。
张英雄眼中的世界唯有一抹玫红色,那是属于陆珊珊的。除此以外,都是观众能够感知到的寻常风景。
不过这样小众的电影太挑观众了,它散漫,平淡,疏离,甚至有一点自我。就像是主创们执意要用胶片一样,有点过时的意思,也有点情怀的意味。
他们不计成本地拍感动他们的故事。有人觉得乏味寡淡波澜不惊,也总有人在废墟之上,看到了那一抹玫红色,就像张英雄看到陆珊珊,光打在她脸上,就是美的。
(原载于“电影杂志社”公众号,请多支持)
收藏来源:豆瓣Mr. Infam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