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黑更健康吧,本土化的设计确实不少。
首先,警察这方面
1.分局刑警和派出所民警之间的微妙关系
祖国的派出所是公安局的派出机构,属于基层组织。
其职责范围和权力都有小于公安局,经常负责一些民事纠纷。片中,陈勇强“自杀”的案子最初就是光明路派出所在办。
后来孙大圣到派出所调查进度,批评了负责的民警。
景岗山饰演的所长特别不开心,冷嘲热讽孙大圣。
“怎么,到我们这基层单位指导工作呀?”
“刚破了个大案,了不起呗。”
“把那什么丢猫丢狗、扒手碰瓷、撒酒疯的都交给他,不是没工作吗?你都办。”
喜剧性、人物性格,和背后的微妙关系都能体现。
2.“警民一家亲”的“表面”工程
片中关于联欢节目有两场戏,和一些台词提及,“联欢”节目也算中国特色吧。
局长批评孙大圣“我怎么听说你对这事一点也没有兴趣?”
一群刑警出生入死,忙各种案子,还要抽出时间排练节目。中午练完,晚上加班接着练。
导演给安排的服装、动作也能看出对这种“敷衍”的“表面工程”的批判吧。
看采访,片尾本来安排了一个联欢节目的彩蛋,最后被删掉了。
3.老刑警的资格考试
考证,很特色。
一个身经百战、满身伤痕的老刑警,竟然还在考执法资格证,没有证就没有办法升职。
4.“特权阶层”未成年人
反派恐吓孙大圣,派了一个未成年人去超市这种有摄像头、有目击者的公共场所抓孩子。
最后王砚辉说“是个未成年,什么都问不出来。”
根据未成年的“特权”,这顶多算个小孩恶作剧,跟财团、谋杀、恐吓没有半毛钱关系。
5.消失的“正当防卫”
原版中,黄政民饰演的警察最后反击时,高喊了“正当防卫”的台词,翻拍版回避了。
可做近两年“防卫”案件简单联想。
社会性问题
1.假钢镚儿
取材真实新闻事件,“山东3男子造假硬币,投入18万仅造出来16万”。
2.摇号买学区房
3.开发商半夜强拆
4.找一下黄处长,变更一下土地性质
人物
1.孙大圣,名字就很本土化了,自带性格,那个悟空挂件也算贯穿始终。
2.赵泰
发型选择,加包贝尔那张脸,走的确实是三线富二代路线。土味儿英语,坐实了这一点。跟刘亚仁的贵族范儿完全相反。
初次见面,逼酒。一方面是祖国糟粕文化,一方面是强化人物性格。
最重要的可能是满足仇富心理,这应该是世界人民同一情感,中国尤为严重?
关于赵泰,还有一点强化。
开会时,他被安排到后排,哥哥在前排。父亲不能来,哥哥替爸爸上台讲话。这些原版中没有的设计对塑造人物很有效。
3.各种方言的加入也很增加趣味和真实感。
节奏、情节优化
1.开场节奏和主角出场
《老手》的第一场戏是老板带情妇买车,表面看没有任何冲突设置。
《“大”人物》第一场戏就直接上了破案过程。
广播里播放假币消息,两个男子开着货车到鱼市接头。拍碎鱼头传递消息、逃跑、遇到交警、盘查、撞车,开场戏一波三折的紧张刺激。
《老手》经过了两场大规模的打戏,才把男二号刘亚仁引出场。
《“大”人物》直接把第二场打戏做成了漫画片头,然后打出片名。
序曲一结束,包贝尔就登场了,速度快了一倍。
2.“混蛋逻辑”也是一种逻辑
工人来讨钱的时候,编剧也做了改动。
《老手》中,李亚仁直接扔了两幅拳套,让工人和包工头互殴。
《“大”人物》里,包贝尔则是拿出电棍,让工人攻击包工头。
“不是他(包工头未结清款项),我们公司形象能因为你们举牌子站着而受损吗?你打他,我给你这个权力。”
“混蛋逻辑”也是一种逻辑,这句话前半句是用暴力讲道理,后半句是高高在上,俯视底层。事件的走向因此变得更加顺理成章,人物也更饱满。
3.小细节
《老手》里黄政民从车上下来去尿尿,《大人物》里王千源从冰车里出来先找充电器,低温状态下手机容易低电量。
被自杀的陈勇强,存孙大圣的手机号,名字写的是“孙井官”。这些类似的小细节也挺不错的。
主旋律
这个就不展开了吧。
大尺度的背景音乐必须是主旋律,也是我国特色。
大概就这些吧,相比原版,节奏快了,爽值提升了。玩得使劲,有了闹剧化的危险。
王千源套了件紧身T恤,45岁,突然拥有了男色。
包贝尔,大华语地区最没观众缘的演员,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其他演员也很棒。
收藏来源:豆瓣 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