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电影质感”的源头,说白了,就是这点子“不凑合、不将就”。
话说回来,冯小刚那条微博里讲的,是他的新剧《北辙南辕》。
你没看错,冯小刚拍了一部北京都市女青年的网剧。
等了很久,今儿就跟大家一块儿来看看,一个“不将就、不凑合”的剧,到底是什么样的?
角色不凑合
《北辙南辕》里,五个性格各异、成长背景不同的姑娘合伙在北京开了一家名为“北辙南辕”的餐厅,故事从这家饭馆儿延伸到五个姑娘的生活。
单从这几句介绍看来似乎并不新奇。毕竟开一家自己的餐厅、咖啡馆、书店,几乎是当代都市女性共有的乌托邦想象。
开饭馆儿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新鲜的是,什么人来开这个饭馆儿。
这就是这部剧的妙处了,它找到了五个新鲜的女性形象,让她们神采各异地扑向热烈的生活,每个人身上都带着独有的个性,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成长背景也塑造了五个人完全不同的处事法则和生活态度。
人物差异的铺排不仅在于衣食住行,也在于她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之中。
正是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灵动的人物图谱,散发出“活”人的魅力。
在“北京”二字之下,它的女性群像包含“半土著”小演员鲍雪(蓝盈莹饰)、海归女孩戴小雨(金晨饰)、离异女强人尤珊珊(王珞丹饰)、中产全职妈妈司梦(啜妮饰)、北漂女孩冯希(隋源饰)、人间清醒老太太白静慧(刘晓庆饰)……
从女性形象的选择上来看,它的视域显得更为广阔。她们覆盖了不同的女性群体,也包含了女性一生中的不同生活阶段。
蓝盈莹和金晨饰演一对表姐妹,前者对生活充满斗志,在演戏的路上披荆斩棘;后者受情伤归国,一心只想躺平养伤。
这俩人,一个像打了鸡血,一个只想peace and love,这俩人绝非个例,每个人都是一群人的缩影。
前者是在北京奋斗的女青年,后者是多经了两年挫折选择在北京活着的女青年。这俩人可以算作是一组对照,代表着大批在北京奋斗和生活的单身女青年。
相较于蓝盈莹和金晨饰演的单身姐妹花,王珞丹和啜妮饰演的角色则处于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她们是女性,也是母亲。
同为母亲,王珞丹饰演的是离异女强人,母亲的身份甚至弱于商人的身份。而啜妮饰演的全职妈妈司梦,母亲的角色几乎成为她人生中唯一的职责。
在前者心中,母亲身份是一道伤,想起儿子就隐隐作痛。
在后者心中,母亲的身份是一座山,两个孩子压得她几乎忘了自己。
很难说孰好孰坏,这确实是妈妈们面临的困境,做自己和做妈妈的选择中,女性的韧劲儿显现了。
就像是司梦总会不断追问自己生活的意义,一边带孩子一边写小说,她在深夜以笔为刃,划破生活的束缚,让自己从“母亲”的身份中探出头透口气。
在这组人物的关系里,我们感受到的是妈妈之间的情谊。它没有将“母职”与“女性”剥离,相反,两人之间也恰是由于“母亲”这一共同身份而抵达了更为亲密深刻的扶持与理解。
写女性角色,不仅要谈事业、谈奋斗,也逃不开母性、情感的探讨,而在当前的语境下,谈“母亲”、谈“女性情谊”有点吃力不讨好,一不小心就容易落了窠臼。
可是这部剧新鲜了,它塑造了一个堪称反窠臼标杆式的人物——人间清醒老太太白静慧。
跟我们在传统影视剧中看到的老太太全都不一样,白静慧果决、通透、明白。
不得不感慨一句,刘晓庆太适合演这样的老太太了!一个眼神儿,人物又悲又倔的劲儿就出来了。
满头白发,行事利落,对儿孙绝不惯着养着。
几度被儿子觊觎财产,一怒之下断绝母子关系,可对孙女却还是一如既往。
里孙外孙一视同仁,虽然两个姑娘性格各异,老太太却总是一碗水端平,对两个孙女又爱又疼。
无论情感还是日常生活,拎得清楚、活得明白。她算是全剧所有女性形象中最为理想化的一个角色。而与她相对应的最为现实却也活得最为混沌的角色,则是北漂女孩冯希。
隋源饰演的冯希,是个为了爱情奔赴北京的小镇姑娘。与博士后男友相恋十余年,一路陪读,一心只为结婚,可偏偏对方毫无此意,情感持久战消磨了青春和热情,最终只剩下一地鸡毛。
如果说老太太白静慧是清醒脑的话,冯希就是典型的恋爱脑。十年如一日地浑浑噩噩于爱情的迷梦之中,哪怕知道男友的未来里没有自己也还是不愿清醒,分不清是爱还是习惯。
这一老一少两个人物是现实与理想的两个极值。
前者对自己与人生有清醒的认知,过人的果决,堪称新时代人间清醒的典范,是不少女性的理想样板。后者面对感情自欺欺人、欲罢不能,在现实的泥淖中反复挣扎。
牌面不凑合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这些女性形成了多层次的对照。她们身上带着多数女性共有的美好、共同的困惑,经历着大家在人生中已经经历或是正在经历的生活。
“活”是冯小刚影视作品的一贯特色,它是剧作上的灵活化也是人物状态上的生活化。具体到《北辙南辕》里,恰是人物的鲜活灵动成就了这部剧的夺人魅力。
看着这些女性角色,不由生出柔情与慨叹,她们像极了我们生活中的朋友、同事、长辈……在她们身上,我们投射了自己的友情、亲情甚至也投射了我们自己。对她们身上的美好与痛苦感同身受、欲罢不能。
人物的“不凑合、不将就”来源于对生活的发现与挖掘。这些充满生活质感与时代气息的人物,她们的言语对白中也处处透着一种灵性,那是独属于冯小刚作品的贫劲儿、机灵劲儿。
“冯氏喜剧”的一大特色是台词,虽然这部剧不算喜剧,但台词却仍旧保留了冯小刚作品中一贯的生活质感与哲思。
“超过一年不穿的衣服我就送人或是卖掉,定期清理物品,整理自己的生活。”
“你们两姐妹,从小一起长大,都是我带大的。水土,温度都一样,可是结的果却南辕北辙。”
“小同志,我以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志者事竟成是句谎话。”
……
这些台词,有老太太的生活经验,有小姑娘的灵机一动,一句句都是从烟火生活中淬炼出的智慧结晶。
短平快、稳准狠,一针戳中痛点,让故事里的她们和屏幕前的我们又哭又笑。
这,才是“活”人的魅力。
制作不凑合
当我们将目光从人物身上短暂地移开,分出些许精力去注意剧里的布光、摄影和一些颇值得玩味的戏中戏手法时,我们或许更能体会,所谓不将就的电影质感到底还有哪些。
瞄一眼制作团队,会发现幕后制作基本是全电影团队。摄影指导赵小丁用了很多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镜头在同一空间内游移,试图寻找到更新奇更有趣的拍摄方式。
比镜头更有趣的是在剧作上的讽喻和自反。借由蓝盈莹饰演的龙套演员,这套剧用戏中戏的形式,呈现了不少影视行业怪现状。
有一场黄渤客串的戏中戏,甚至冯小刚自己亲自上阵扮演戏中戏里的导演一角。
那场戏太绝了!
黄渤扮演一位演技与档期齐飞的大明星,情感饱满,演技过硬。与蓝盈莹饰演的角色对戏,情绪说来就来,一张嘴,台词却是“1234567……”
饱满的表演情绪与恶劣的职业态度之间,反差感拉满,一时让人百味杂陈。
又好又坏的演员,让导演也手足无措。
像这种充满影视行业自反意味的段落,几乎随处可见。在这样的“夹带私货”中,我们看到了冯小刚在一部剧里的自我表达,不仅对于人物,更对于人物所处的行业和市场。
也恰是这点儿“私货”,让一部戏带出了作者的自反与思考意味,比普通都市剧多出几分嚼劲儿。
这点儿嚼劲儿,便是电影感的余温。
归根结底,影像是一种时代语言。故事与时代的同频共振是我们作为观众能够感同身受、情感共鸣的前提。
二十几年前,八九十年代出国潮、下海潮交织,冯小刚的电视剧《一地鸡毛》将时代大浪潮融入到了体制内办公室的一方小天地,命中了一代人的情感。
今天的北京年轻人状态不仅与《一地鸡毛》渐行渐远,甚至也逐渐有别于这20年间《奋斗》《蜗居》等颇具话题性的剧集中呈现的生活状态,这是时代的转向。
放在十几年前,《北辙南辕》里姑娘们的生活状态可能会显得“悬浮”,然而在今天,这些姑娘就生活在我们周围甚至就是我们自己。它再一次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在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中,投射观众的心跳。
二十多年过去,小康时代下,都市女青年更加多元、新鲜的群像,就在我们的身边。人生仍旧会遇到有困境,却有选择更多生活方式的自由。
说到底,所谓的电影质感,就是在时代的脉动下全方位地用心,绝不糊弄。
能做到从故事到制作不仅不糊弄,还时不时反讽自嘲这行业里一切试图糊弄的行径,还要啥自行车啊,看就完了!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