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语言,有语言汇聚的地方,就有思想。”这是韩片《词典》中的一句台词。
这部豆瓣评分7.4的韩国主旋律电影《词典》,讲述的是朝鲜日据时期,1942年,日本通过扼杀朝鲜语来奴化朝鲜人民,民间组织朝鲜语协会为保护本国语言和文字不被国民遗忘、民族精神不被抛弃,发动民众一起完成周时经编撰朝鲜语词典的遂愿。影片更是通过两个不同背景、不同阶级、不同思想的朝鲜语守护人将民族精神表达的动人心魄。
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可能有些人会问:韩国的影片,为什么是拯救朝鲜语,和朝鲜有什么关系?对于历史题材的影片,了解些历史又有助于观影的。朝韩分裂是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美苏各自支持下,1948年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为韩国和朝鲜。而影片发生的背景是朝鲜日据时期,即1910年8月29日至1945年8月15日,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接受日本统治时期。1910年大韩帝国(李氏朝鲜)与日本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朝鲜半岛正式并入日本帝国成为日本领土。为奴化朝鲜人民,实现军事统治,1938年日本政府改正朝鲜教育令,停止朝鲜语教学,学生学习日语。1940年2月,开始实施创氏改名政策,这也就是影片中日本人斥责刘廷焕的父亲还未改名。1940年夏,停刊日报。1942年,逮捕朝鲜语学会主要成员,这一年便发生了拘留33人,被拷问致死2人的词典学会案件。影片便以该时期和事件为故事背景。
一家人,一个民族未来的缩影
影片中金畔守的家庭是朝鲜日剧时期的一个缩影,金畔守起初对待日本对朝鲜的军事化管理习以为常,毫无国难忧患意识;儿子德陈潜意识认同日语,并忘却朝鲜语,这是日本对殖民地教育改正的成果,而德陈也代表着一批和他有相同观念的下一代,这是军事化管理的产物;金畔守是善良的,有义气,也爱着他的家庭,然而起初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儿女担心他一不小心犯错坐牢,这也侧面反映了他对一个国家的失望。
一个民族忘掉自己的语言,忘掉自己的文化,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
金畔守和刘廷焕来自不同的阶级,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思想形态,然而在国破家亡时,金畔守思想觉醒了,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他奉献了自己。这是所有人,他们无论出身、无论阶级、无论教育程度,但凡在敌人面前,都会一致捍卫本民族的爱国精神。
韩国的类型化电影,及拍摄手法相当成熟,《词典》作为历史题材的主旋律影片,没有狗血的催泪剧情、没有炮火连天的场景,将民族的对抗缩影至一本字典,并通过一本字典,表达出了强烈的爱国精神,这是一件令世人敬畏并将被永世铭记的事。
收藏来源: 百度小志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