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表演专业的丁柳元,毕业后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一名女演员。出道至今,已在各类题材作品中塑造过多位优秀女性的艺术形象,对于角色的创作,丁柳元认为这是一个让自我汲取营养、全面提升的过程,“因为我知道在创作过程中能收获什么,不是名不是利,而是对生命的滋养。然后慢慢你会发现,你喜欢演的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你想成为的人,是更坚强、更有力量的人。”
追求新意 寻找个性化独特表达
革命历史题材剧《中流击水》以“红船精神”为统领,呈现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8年井冈山会师这十年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丁柳元在剧中扮演陈独秀的夫人高君曼。由于历史上留下的关于高君曼的文字记载非常少,丁柳元坦言出演难度还是挺大的。
为了能在有限的戏份里,让观众认可高君曼,丁柳元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她不仅特意给编剧黄亚洲打电话寻找资料,还在拍摄中不断和剧中其他演员沟通交流,将其他人对高君曼的认知像拼图一样聚拢在一起,“每个人都给我这样一个点,我把它尽量在我所演绎的空间里渗透进去。因为我觉得毕竟这个人物文字性的东西太少了,我特别希望能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在丁柳元的演艺生涯中,曾多次塑造过革命女性的形象,面对是否担心重复的问题,她直言:“我从来没有担忧或者是觉得压力大,我是一个不愿意给自己舒适感的人,比如说我演过江姐,后来我就再没有演过同类的角色,为什么?不是我刻意的回避,而是找到我的剧本和给我的角色的表演空间,我都觉得没能再超越以前的创作,如果我没有新的东西掏给这个角色带给观众的话,我觉得这种创作是没有意义的。”
对丁柳元而言,每次创作都是非常具有个性化的表达,“这可能也受益于我和老艺术家之间的沟通,当年演江姐的时候,我就请教于蓝老师。她跟我说,只要你真正的走进角色,一定会塑造出属于你自己的、且被大家认同的角色。”
“这简简单单两句话,其实是提出了对表演艺术创作的要求:一是要深入生活、贴近人物,再一个是个性化的独特表达。”丁柳元说,“我创作其实也并不高产,但是每一个角色我都力求是这样,只要是能力所及,我就会尽200%的努力,把我的理解表达出去。”
不惧折磨 感恩创作经历直言幸运
即将在七月一日上映的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以家人的视角回顾了焦裕禄的工作足迹,讲述生活点滴。在影片中,丁柳元出演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该片根据焦裕禄女儿焦守云口述回忆改编创作,从更多的细节入手,再现焦裕禄对父母、对妻子、对家人、对战友、对朋友的种种感情。
“焦书记对老妈妈的爱,对妻子的爱,对孩子的爱,真的是让我在塑造的过程中特别的感动,”丁柳元说,“徐俊雅19岁嫁给书记,33岁守寡,最后成为兰考县的副县长。她也是一位知识女性,把家里几个孩子拉扯大,所以我总想说,徐俊雅真的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位伟大的妻子。”
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焦书记的女儿焦守云一直都跟随剧组,丁柳元只要有机会就会向她询问她印象中的妈妈,“焦书记的女儿曾经给我了讲了一个细节,‘妈妈每年过春节的时候包饺子都不让别人包,她包完了以后就蒙头大睡,也不过节也不一起吃饺子。别人以为她是在睡觉,其实她是在抱头痛哭’。”谈到动情之处,丁柳元红了眼眶,“她哭完了睡,睡完了又哭,就是因为太想念自己的丈夫。”
虽然生活中有苦难,但丁柳元希望更好的展现幸福的部分,“所以我经常想怎么样能够(在戏里)多让她笑一笑,怎么样能够让她在和丈夫有一些小冲突的时候,还表现出来对他的爱,真是没少下心思。”丁柳元希望观众在看到影片的时候,能够感受到焦书记夫妻之间的深厚情感。”
戏中最让丁柳元“掏心掏肺”拍摄的情节是焦裕禄的弥留之际,“大概有三天的戏量,强度非常大,在我进组到准备拍摄这个过程大概有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我一直都睡不着觉。”沉浸在角色里的丁柳元不断寻找解决办法,“我特别希望能睡着,因为想着要睡不着第二天这个戏就拍不好了。然后也使了各种方法,最后吃安眠药,从半片吃到三片都不行,还是睡不着。”
在片场,丁柳元不敢看“焦裕禄”,一看就要哭,“我的眼睛是凹进去的,嘴上都起着泡、翻着皮儿。”憔悴的形象,内心的折磨,最终成就了“徐俊雅”最为悲痛的一场戏,“她知道焦裕禄即将要离开人世,在病房的走廊外面,一个人静静的待着……”
尽管身心备受折磨,但丁柳元内心却是窃喜的,“我感到越来越融进角色了,我就想我要到达那个状态,就这样往下走,创作出来的感觉一定会不一样。所以我内心是很兴奋的,我觉得演员好多时候身心上的这种折磨恰恰能够帮助你找到这个人物的魂。”
“我觉得自己真的特别幸运,就算是豁掉半条命,我都觉得特别值得。像徐俊雅这样的女性,她承载了那么多,要让自己的心里的状态达到她的心理状态,怎么会不是一个提升?无论是心智上还是修养上境界上,所以我觉得演员能够演这样的角色,真的是很幸运。”
全情投入 被角色滋养收获颇丰
一直以来,丁柳元在选择作品的时候总有着自己的坚持与标准,并不因为市场流行或是网络走红而偏离方向,“其实如果要说是坚持,可能就坚持不下来了。我没有刻意的去坚持,也没觉得这事有多难。找到我的每个剧本,我都会认真看,然后发现我每每选择的都是我认为有营养的、能够打动我的。”
说到让丁柳元印象深刻的“江姐”角色,时隔多年仍然记忆犹新,“为了拍摄,关于江姐的、重庆渣滓洞的、白公馆的所有资料,应该说没有我没看过的。有一些是披露的,也有没披露的,我都看过,所以那段历史对我来说非常熟悉。演到最后的时候,我几乎觉得走到渣滓洞或什么地方的时候,那就是我上刑的地方,是我经历过的……说是幻觉也好,怎么样也好,就是因为曾经有大半年时间你的生命是跟她印在一起的。”
从《八路军》中的冯玉兰、《敌后武工队》中的汪霞,到《江姐》中的江竹筠、《初心》中的龚全珍,再到前不久播出的《中流击水》中的高君曼、即将上映的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中的徐俊雅,演员丁柳元凭借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荧幕形象,以独特的气质、出色的演绎,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肯定。并将“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蓓蕾奖”最受欢迎女演员奖、第七届全军文艺汇演戏剧表演奖、首届中加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等荣誉收入囊中。
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表演专业的丁柳元,毕业后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一名女演员。出道至今,已在各类题材作品中塑造过多位优秀女性的艺术形象,对于角色的创作,丁柳元认为这是一个让自我汲取营养、全面提升的过程,“因为我知道在创作过程中能收获什么,不是名不是利,而是对生命的滋养。然后慢慢你会发现,你喜欢演的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你想成为的人,是更坚强、更有力量的人。”
追求新意 寻找个性化独特表达
革命历史题材剧《中流击水》以“红船精神”为统领,呈现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8年井冈山会师这十年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丁柳元在剧中扮演陈独秀的夫人高君曼。由于历史上留下的关于高君曼的文字记载非常少,丁柳元坦言出演难度还是挺大的。
为了能在有限的戏份里,让观众认可高君曼,丁柳元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她不仅特意给编剧黄亚洲打电话寻找资料,还在拍摄中不断和剧中其他演员沟通交流,将其他人对高君曼的认知像拼图一样聚拢在一起,“每个人都给我这样一个点,我把它尽量在我所演绎的空间里渗透进去。因为我觉得毕竟这个人物文字性的东西太少了,我特别希望能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在丁柳元的演艺生涯中,曾多次塑造过革命女性的形象,面对是否担心重复的问题,她直言:“我从来没有担忧或者是觉得压力大,我是一个不愿意给自己舒适感的人,比如说我演过江姐,后来我就再没有演过同类的角色,为什么?不是我刻意的回避,而是找到我的剧本和给我的角色的表演空间,我都觉得没能再超越以前的创作,如果我没有新的东西掏给这个角色带给观众的话,我觉得这种创作是没有意义的。”
对丁柳元而言,每次创作都是非常具有个性化的表达,“这可能也受益于我和老艺术家之间的沟通,当年演江姐的时候,我就请教于蓝老师。她跟我说,只要你真正的走进角色,一定会塑造出属于你自己的、且被大家认同的角色。”
“这简简单单两句话,其实是提出了对表演艺术创作的要求:一是要深入生活、贴近人物,再一个是个性化的独特表达。”丁柳元说,“我创作其实也并不高产,但是每一个角色我都力求是这样,只要是能力所及,我就会尽200%的努力,把我的理解表达出去。”
不惧折磨 感恩创作经历直言幸运
即将在七月一日上映的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以家人的视角回顾了焦裕禄的工作足迹,讲述生活点滴。在影片中,丁柳元出演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该片根据焦裕禄女儿焦守云口述回忆改编创作,从更多的细节入手,再现焦裕禄对父母、对妻子、对家人、对战友、对朋友的种种感情。
“焦书记对老妈妈的爱,对妻子的爱,对孩子的爱,真的是让我在塑造的过程中特别的感动,”丁柳元说,“徐俊雅19岁嫁给书记,33岁守寡,最后成为兰考县的副县长。她也是一位知识女性,把家里几个孩子拉扯大,所以我总想说,徐俊雅真的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位伟大的妻子。”
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焦书记的女儿焦守云一直都跟随剧组,丁柳元只要有机会就会向她询问她印象中的妈妈,“焦书记的女儿曾经给我了讲了一个细节,‘妈妈每年过春节的时候包饺子都不让别人包,她包完了以后就蒙头大睡,也不过节也不一起吃饺子。别人以为她是在睡觉,其实她是在抱头痛哭’。”谈到动情之处,丁柳元红了眼眶,“她哭完了睡,睡完了又哭,就是因为太想念自己的丈夫。”
虽然生活中有苦难,但丁柳元希望更好的展现幸福的部分,“所以我经常想怎么样能够(在戏里)多让她笑一笑,怎么样能够让她在和丈夫有一些小冲突的时候,还表现出来对他的爱,真是没少下心思。”丁柳元希望观众在看到影片的时候,能够感受到焦书记夫妻之间的深厚情感。”
戏中最让丁柳元“掏心掏肺”拍摄的情节是焦裕禄的弥留之际,“大概有三天的戏量,强度非常大,在我进组到准备拍摄这个过程大概有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我一直都睡不着觉。”沉浸在角色里的丁柳元不断寻找解决办法,“我特别希望能睡着,因为想着要睡不着第二天这个戏就拍不好了。然后也使了各种方法,最后吃安眠药,从半片吃到三片都不行,还是睡不着。”
在片场,丁柳元不敢看“焦裕禄”,一看就要哭,“我的眼睛是凹进去的,嘴上都起着泡、翻着皮儿。”憔悴的形象,内心的折磨,最终成就了“徐俊雅”最为悲痛的一场戏,“她知道焦裕禄即将要离开人世,在病房的走廊外面,一个人静静的待着……”
尽管身心备受折磨,但丁柳元内心却是窃喜的,“我感到越来越融进角色了,我就想我要到达那个状态,就这样往下走,创作出来的感觉一定会不一样。所以我内心是很兴奋的,我觉得演员好多时候身心上的这种折磨恰恰能够帮助你找到这个人物的魂。”
“我觉得自己真的特别幸运,就算是豁掉半条命,我都觉得特别值得。像徐俊雅这样的女性,她承载了那么多,要让自己的心里的状态达到她的心理状态,怎么会不是一个提升?无论是心智上还是修养上境界上,所以我觉得演员能够演这样的角色,真的是很幸运。”
全情投入 被角色滋养收获颇丰
一直以来,丁柳元在选择作品的时候总有着自己的坚持与标准,并不因为市场流行或是网络走红而偏离方向,“其实如果要说是坚持,可能就坚持不下来了。我没有刻意的去坚持,也没觉得这事有多难。找到我的每个剧本,我都会认真看,然后发现我每每选择的都是我认为有营养的、能够打动我的。”
说到让丁柳元印象深刻的“江姐”角色,时隔多年仍然记忆犹新,“为了拍摄,关于江姐的、重庆渣滓洞的、白公馆的所有资料,应该说没有我没看过的。有一些是披露的,也有没披露的,我都看过,所以那段历史对我来说非常熟悉。演到最后的时候,我几乎觉得走到渣滓洞或什么地方的时候,那就是我上刑的地方,是我经历过的……说是幻觉也好,怎么样也好,就是因为曾经有大半年时间你的生命是跟她印在一起的。”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