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真人和动画一起出现是早期电影经常使用的手法,但是在1996年,华纳动画明星与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合作的《空中大灌篮》,狂揽全球票房2.5亿元,足以说明华纳动画是一个多么大胆且充满创意的团队。
而这部《雪怪》,全明星的配音阵势也是好莱坞不多见的,尤其是还请了NBA的球星勒布朗·詹姆斯,一度使得影片有了预热的效应。
有人说,迪斯尼的优势在乐园,而华纳的优势在电影,这话尤其体现在华纳动画电影的每一次高水平制作上,尤其是对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如果说当代电影在经历着一次视觉形态与叙事形态的变革,那么动画电影在这方面的表现更加突出。
因为动画电影为了体谅各个年龄层的观众,并不会把故事编排和讲述得太复杂,而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简化叙事,丰富视觉空间的构建。动画电影如今呈现出来的愈加丰富的视觉效果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这部打着3D动画的电影,在技术上确实比很多同类技术的影片要更加精益求精。整个画面的3D非常好,尤其是喜马拉雅山下那个人类世界的还原,真的让人眼前一亮,让你熟悉又陌生,让观众感到穿越又很现实。
在3D技术已经普及的今天,能让人有景观奇观还是需要下点功夫的。就这一个场景,足以证明华纳动画对品质的追求。不仅壮观,还有创意。
其实,华纳动画重视技术是有传统的,就拿当年的“黑暗”系列动画片,“黑暗兔八哥”“黑暗达菲鸭”“黑暗大嘴怪”,这些华纳动画明星全部被黑暗化后,这些角色不管造型还是性格都极其另类,尤其是他们从宇宙中获得超能力(激光锁、潜意识控制力、心灵运输力、呼唤龙卷风、超音速、电磁炮等)并带着这些武器与能力拯救地球,抛开颠覆的意义不说,光是这些脑洞大开的科技创意,已经超越了动画电影题材的范畴,可以与科技电影一较高低了。所以,华纳的自由不仅体现在创作上的天马行空,更体现在对当代科技的驾轻就熟。
该影片还有一大创新点就是“大脚和小脚之间的语言障碍”这个设置。从动画片诞生以来,非人类形象说人语是一个不需要解释和说明,甚至不需要思考的动作。但是到这部电影里,就变成了两个世界中间那道真正的分界线。
如果说,雪上的云层是可以打破的,大脚小脚互相的样子可以相似的,但是语言的不同,就是提醒观众,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所以,影片的主题在这样一个绝佳的创意下,起点就有了高度。
村长说唱里解释的那个石律作用也是一个很棒的创意,因为它把人类社会制度这么抽象的东西给形象化了,把国家机器给画出来了,好像真的有一部看得见摸得着的机器在运转。当然片中两段说唱也是亮点,尤其村长那大段说唱,使得多数观众都在这个点上开怀大笑,说明华纳的用心,也证明了编剧出身的导演在台词上的实力。
这其实也是华纳幽默风格的传承,只不过融入了不同时代观众审美需求。饶舌本身就是把人拉下神坛的后现代嘻哈音乐,由于用在了代表着一本正经有着领袖精神的村长身上,出来的违和感才是笑声的原因吧。
从华纳动画形象的简史来看,华纳之所以一直以来采用的全龄化策略,是因为它所创造的人物形象都是穿着人的衣服、说人话、办人事的动物,最典型的莫过于那对精灵属情侣——乐宾恩和索尼娅。“乐宾恩”是纽约金融区的白领人士,他的女友索尼娅在时尚界工作,酷爱各种时尚文化。
他们住豪宅、开洋车,俨然一幅幸福生活。一系列拟人化角色的故事,让人们忘记了他们是动画片的世界,比真人世界还要现实。在《雪怪》预告片出来时,很多人也是奔着华纳动画的幽默、无厘头和各种出其不意的拟人化形象去的,当看完《雪怪》后,都会觉得华纳又一次用创新超越了自己,从拟人世界中直接走到了真实的人的世界和比人还高的怪物世界。
让两个世界互相发现、互相接触、互相解释、互相摒弃前嫌,人类在这里,成了怪物眼中的怪物。从这个层面上说,《雪怪》从创意到剧作再到影片结尾乌托邦的设置,都充满了哲学的意味。
如果说,去年迪斯尼的《梦想环游记》打通的是人类本身的纵向情感连结,那么《雪怪》打通的就是人类和非人类物种间横向的隔阂,讲的是同处一个空间的不同物种如何和谐相处。这个意义在当今世界局势紧张、全球环境恶化、各国发展都遇到瓶颈的语境下显得十分具有现实精神。
虽然很多人觉得结尾来得突然又过于理想,但作者心中对和平、和谐、共生的呼唤真的是隔着银幕都能溢出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还是要向作者致敬。比起血淋淋地指出现实的残酷,我们还是希望在电影中,尤其在给孩子们看的动画电影中,看到善良、友爱、和谐和圆满。作者是善意的,观众虽不满足,但是也还是买账的。
著名的动画导演布莱德·伯帝曾经说过:“动画不是一种类型,而是手段和工具,可以表达出任何类型”,这句话尤其适合对华纳动画电影的总结。
如果说迪斯尼动画电影是用古典音乐给世界创造一个又一个关于家庭、友情和爱情的快乐乐章,那么华纳动画电影就是用爵士音乐演绎了人世间的千姿百态、善恶美丑,甚至是描绘了未来世界的走向。从这点上看,迪斯尼动画适合描绘人类一切的快乐,而华纳动画是在拷问人类的内心: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收藏来源:百家号 朝着梦想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