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玛才旦导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在北京上学期间,有一次在路边看见一只飞上天空的气球,路边的人们注视着那只气球飘远,他觉得那种场景、意境很适合放在电影的结尾。导演表示电影的主题迎合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不是他有意为之,他只是围绕着红色的气球、白色的气球,将他生活中的见闻融入剧本之中。最后产生了这样一部涉及信仰、家庭、女性等内容的电影《气球》。
不产羊羔,老实有什么用
电影里涉及的一些场景,关于那些隐藏在语言和行为背后的性别歧视。男主人公达杰冲进羊圈,在疯跑逃窜的羊群里抓住了一只女主人公认为老实的母羊。女主人卓嘎不解的问达杰,“为什么要把它抓出来,它平时挺老实的。”男主人公回答:“不产羊羔,老实有什么用。”我们当然可以理解,作为牧民希望母羊能有强大的繁殖能力。然而仅仅是因为性别原因,母羊要无条件的接受横冲直撞的种羊,要因为长时间没有受孕迹象被男主人公拉出羊圈,卖给屠夫。如果我说这样没有羊权,那我一定是偏执的动物保护主义者,但是我并非因为这只母羊的遭遇而愤怒,我不满的是女主人公卓嘎,作为一名女性必须为家庭做出不符合自己主观意志的选择。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在竞选大法官职位的演说中说过这样一段话:“男女平等的本质是女性的选择。女性要成为自己人生的决策者。这对于女性的生活和尊严来说至关重要。当政府控制着她对堕胎的决定权时,她就没有被当作是一位有能力为人生选择完全负起责任的成年人来对待。”
生活和尊严
卓嘎鼓起勇气对躺在身边的达杰说,她想堕胎,因为他们的家庭无法承担起四个孩子将要产生的花销,并且在超生的情况下,罚款也将是一大笔支出。上师告诉达杰,他刚去世的父亲会很顺利的转世重新投胎回到家中。因此丈夫达杰觉得妻子提出的要求很荒唐,因为她竟然不愿意让自己刚去世的父亲重新回到家中。于是在黑暗中,丈夫情绪越来越激动,最终他扇了卓嘎一巴掌。因为卓嘎不为所动,甚至怀疑上师弄错了。
丈夫为前一晚的行为道歉,请求妻子的原谅,同时求她不要堕胎,如果可能的话,他愿意戒烟戒酒。卓嘎只是沉默,没有回应。
后来,达杰带着儿子闯进了医院,冲进了即将开始堕胎手术的房间。母亲的腿叉开正对着站在门口的父子俩。卓嘎最后的尊严在沉默中伴随着缓缓留下的眼泪,消失了。
“反抗”
影片中卓嘎的妹妹,因为电影中未展开的故事而出家,成了尼姑。恰逢她回村化缘,就住在家中。对待她,和她所信奉的佛,所有人都表现得虔诚、恭谨。这个家庭和西藏的大多数家庭一样,信奉佛教。然而,姐姐卓嘎,总是在不经意间不自觉的替妹妹感到惋惜。追求人的幸福和宗教信仰在暗地里发生了冲突,而当事人却不自知。后来,当所有人都反对姐姐卓嘎堕胎的时候,姐姐对妹妹说,以前她觉得气愤,妹妹被一个男人耽误而出家,现在想想“将来有机会我也想当尼姑,这样就不会有太多的牵挂。”
我不是在表达,女性应该不顾家庭的牵绊而做决定,我想表达的是,让女性自己做决定。
气球飘走了,而人们还留在原地。我们看见了一个女性被迫为家庭做出牺牲,但是我们只是看着事情就这样发生了。我们无法改写一个虚构人物的命运,电影结束,卓嘎和电影里的其他角色还留在原地。或许,还有什么人留在原地?
收藏来源:时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