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接地气的炸鸡梗。Tony向Shirley强势安利黑人爱吃的炸鸡,刚开始Shirley一脸嫌弃,后来翘着兰花指吃得超享受(这一幕绝对名场面),再后来有一站巡演富丽堂皇的餐厅里端出来Shirley最爱的食物居然是炸鸡。高雅的氛围和亲民的炸鸡,反差萌。
2、想挽留又不好意思说出口。有一站Tony遇到了纽约的朋友,用意大利语聊天,朋友诋毁黑人还说要给Tony介绍工作,他们都以为Shirley听不懂。结果晚上Tony出门去酒吧的时候,却被Shirley拦住。Shirley用意大利语夸奖了Tony还承诺要给他升职加薪。原来他都听得懂,是害怕Shirley离开他,又不好意思直接挽留。Tony一下看穿他的心思,让他放心自己不会走。这算确认彼此的心意了么,这一段超有爱。
3、警察蜀黍的反转。有一站的坏警察,因为歧视黑人扣押了Shirley和Tony。在平安夜他们回纽约的路上,又遇到了警察,本以为又遇上了麻烦,其实人家只是想提醒他们轮胎没气了,那句圣诞快乐的祝福在寒冷的雪夜显得格外温馨。
4、酒吧内外的反差。在最后一站的酒吧,Shirley一曲惊艳众人,又和黑人们默契配合演奏了流行音乐,打成一片,其乐融融,深处底层的黑人们貌似都接纳了这个身穿燕尾服的高雅“兄弟”。然而,一出门Tony的鸣枪却让人惊愕,原来不经意的露富被人盯上,两个黑人在撬车偷窃。朋友还是敌人,好人还是坏人,不能用肤色判断。
5、枪之迷。Tony有次假装有枪帮助Shirley脱离险境,Shirley说“我就知道你没有枪”。最后一站酒吧外,Tony鸣枪,Shirley说“我就知道你有枪”。
6、迟到的贵宾。Tony在平安夜终于赶到家,在热闹的家里却心不在焉,应该是在担心Shirley一个人太孤单吧。之后镜头切换到Shirley,他让管家回家过节后果然很孤单……然后观众朋友们就热切地期盼,在一起在一起,要团圆要团圆!当Tony家的敲门声想起,大家都眼含热泪搓着手手期待看到Shirley,然而看到的却是当铺夫妇,大家跟着Tony一起失落,谁知后面居然站着羞涩的Shirley。编剧真是磨人的小妖精,团个圆还那么一波三折。
7、爱的代笔。Shirley帮Tony“润色”家书之后,Tony的妻子每每看得热泪盈眶,还超自豪地向亲朋好友炫耀,幸福感爆棚。然而最后她见到Shirley时,却悄悄在他耳边说了句感谢他的代笔。原来她一直知道,不过,虽然那些浪漫唯美的句子不是Tony的原创,其中流淌的情意却是真的。而且Tony耳濡目染,最后也掌握了写出浪漫家书的技巧。
对于这部佳片,除了反种族歧视的厚重话题,这些精心设置的小细节也很值得玩味,其中很多都是关于偏见。看似不卫生的炸鸡却特别美味,总给人找麻烦的警察也有天使的一面,刚还一起嗨皮的“兄弟”暗地里却觊觎你的财产,表面粗放不羁的伙伴却有担当有责任感,只会写流水账的大老粗经过熏陶也能风花雪月。所以不要以貌取人,不要以职业取人,不要以地域取人,别动不动给人贴上撕不掉的标签,用心去感受,用时间去证明,才能真正感知他的温度,评判他的为人。
3.18更新:关于对炸鸡梗的说明
关于第一点的炸鸡梗,有不少豆友反映,豪华餐厅里的炸鸡并不是反差萌,而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作为一个普通的影迷,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的确不知道在美国文化中请黑人吃炸鸡是一种歧视符号,只是比较主观地表达了自己的观影感受。首先要感谢各位热心豆友的纠正,也对自己在背景知识上的欠缺表示抱歉。
以前美国南部的黑奴被禁止拥有猪或者牛,但是可以养鸡,而且鸡肉很美味,久而久之炸鸡就成了黑人的专属食物,很多人用炸鸡来羞辱他们,逐渐成了一种种族歧视的符号。但是,在影片中的那一幕,我认为并不能简单粗暴地给扣上种族歧视的帽子。庄园的接待者有说,“这周早些时候我们求助,Shirley晚餐会想吃些什么,所以准备了特别的餐点招待贵宾”,说明他们有照顾到Shirley的口味,而且很可能有问过的,至少不存在恶意。Shirley有点惊讶和尴尬的表情证明不是他本人回应的。最后端出炸鸡的结果有两个解释,一种他们认为Shirley作为黑人就喜欢吃炸鸡,还有一种是Tony安排的,因为Shirley之前在车上吃炸鸡吐槽过都没有餐盘和刀叉,而Tony在庄园里又吐掉了难吃的三明治,宴席上Tony神秘兮兮的耸肩笑似乎就在说“嘿嘿,是我安排的”。究竟是哪种,见仁见智,我更倾向于后者。
最后我想说,大家对影片细节的看法不同很正常,互相探讨也是乐在其中,没有必要搞得剑拔弩张。因为一点瑕疵就全盘否定别人,我想这也是偏见的一种,有这种倾向的朋友,这部电影没真正看懂哦。
收藏来源:咸鱼小橘(来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