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扶贫题材电视剧《最美的乡村》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赢得观众的真情点赞,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形成了这部剧的最美回声。
故事表达接地气
《最美的乡村》塑造了3位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的形象:负责扶贫工作的镇党委副书记唐天石,广播电视台主播、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辛兰(如图)和返乡创业大学生石全有。他们针对各个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带领村民发展农业,脱贫致富,在奋斗中展示自己的风采。
为创作这部剧,主创团队历时3年,剧本3易其稿,实地拍摄4次。每位编剧、导演和主演都深入乡村体验生活。主创团队每到一地都成立临时党支部,一起读剧本,边拍边改边完善,用真心、真情、真功夫演绎脱贫攻坚的最美故事。
“在采访中,扶贫干部和脱贫过程中的农民真真正正地感动了我们,让我们的这次创作变成了有感而发。”总编剧之一郭靖宇说。
业内专家认为,这部剧真实展现了中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火热实践,是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的真实写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电视剧频道党总支专职副书记夏晓辉表示,这部剧政策解读不生硬,故事表达接地气,呈现出真实、温暖、美好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底色。
艺术上大胆创新
《最美的乡村》最令人瞩目的创新是结构上采用了3个单元的方式,之间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郭靖宇表示,这是一种新尝试,也是对主创的最大挑战。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这种结构方式有利于主题的呈现。从3位主人公扎根、下乡、返乡的3个角度,全景式展现了精准扶贫的方方面面。
该剧的创新还表现在戏剧化冲突极为生动,铺垫准确丰满,并且贯穿全剧始终。例如第一集开场,那家沟的赵凤仪因没有评上贫困户而在镇委会门口喧闹,唐天石出场解围,各种戏剧冲突一下子展开。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影评人李星文认为,虽然整部剧戏剧冲突强烈,但并不是敌我矛盾、善与恶的斗争,剧中没有所谓的“坏人”,所有人物都有各自合理的动机。将戏剧冲突建立在个体与个体的差异上,由此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情节发展更自然流畅,这是值得当下电视剧创作者总结和关注的。
此外,这部剧还成功地通过电视剧“带货”,宣传推广河北省的剪纸、羊汤等文化遗产。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广播电视局局长史建伟说,这部剧实景宣传了河北的美丽乡村,让不熟悉河北的人直观地了解河北,看到新时代河北人民的精神风貌。
据悉,在《最美的青春》《最美的乡村》之后,郭靖宇还将带领团队拍摄电视剧《最美的诺言》,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