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午间,张铎等人主演的电视剧《皮肤之下》在正版视频平台全集上线首播。这部作品多线条叙事,呈现了人性的“阴暗和救赎”。之所以加双引号,是因为老编觉得这种所谓的“阴暗和救赎”值得商榷。
如果您喜欢曹保平导演的《烈日灼心》和《追凶者也》,亦或喜欢刁亦男导演的《白日焰火》和《南方车站的聚会》,那么,这部黄凯导演的电视剧《皮肤之下》则是相同的味道,在叙事层面上,非常讲求悬疑技巧,并且能够在一种阴郁的范围内讲故事,呈现的也都是人性的内容,并且有大量的凶杀犯罪场面等等。
无论是曹保平导演,还是刁亦男导演,上边提到的几部作品,都在各大电影节上获奖无数。包括黄凯导演的这部《皮肤之下》,实际上也是这种行之有效的学院派叙事带领下的影视剧作品。讲故事上,多线条叙事,非常有技巧。故事的内容上,又呈现了人在面对至暗时刻的一些状态,似乎也是有深度的。
但是,无论是曹保平,还是刁亦男,他们这种叙事风格之下的人物,都过分的活在创作者的学院派概念当中,缺乏基本的真实度。当然,两位前辈的技法更为高明,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自己人物的不真实。反观黄凯导演的这部《皮肤之下》,同样的路数,就把问题呈现的更为明显了。
在剧本和拍摄的技术性上去衡量这些作品,都没有问题,甚至于都接近完美。包括张铎主演的这部《皮肤之下》,技术上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如果我们只是用技术性去看待这部作品的话,那该剧甚至于可以称之为学院派能够用来做教学案例的剧作。可是,该剧人物虽然处于现代世界,却总给人一种距离感。
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就是我们在剧作创作的时候,手捏人物痕迹太重了,最后这个人物都是学院派概念当中的人物,却不是真实生活当中的人物了。作为观众而言,我们很难把剧情当中的角色和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任何人物对照上。如果一个人物没有现实人物的对仗性,那这个剧情人物,其实就是没有灵魂的。
我们不少学院派的专家学者们,创作影视剧内容到了一定的数量上之后,其实就找到了熟能生巧的路径。低端的那批,我们不聊了。较为高端的,则是曹保平、刁亦男两位老师的风格,用犯罪片去呈现故事,把人物放置到一个犯罪的空间内,让人物面对生死的大问题,继而让人物呈现看似很深刻的一些生死取舍等等。
在人物性格的打磨上,会很单面化,非常机械,基本上都是“从一而终”的,尤其要不苟言笑才行。这类学院派的手捏人物,千万不能笑,一笑就把自己的所谓气场破坏掉了。因此,这类作品往往在一种阴沉当中试图证明自己多么剧本人性深刻的气质。《皮肤之下》当中,所有人物都是板着面孔说话的,用阴郁去压制观众,从而获取观众的屈服。
但这种风格创作下的人物,基本上清一色的缺少现实生活的温度。他们连一碗儿面吃的都不真实了。在《皮肤之下》当中,没有一个人物可以活在自己的职业性格当中。医生不像医生,心理咨询师不像心理咨询师,纹身师也不像纹身师,都是一股子不食人间烟火的状态。这就是过分的手捏。
曹保平和刁亦男两位导演这种风格的电影在电影节上拿到大奖之后,国内很有一群后辈觉得,这就是影视作品的“经典时刻”了。这种“经典”,是可以复制、模拟甚至于抄袭的。像这部《皮肤之下》,就是典型的“拿来主义”了一把。但人物太假,活在概念当中,故事讲得再学院派,也不好看啊。
问题的终究,还是这种学院派的创作方式不高级。这种模板下的作品,看多了之后,就会觉得千篇一律了。都是一个模板当中套弄出来的,都是按着一个风格拷贝的,剧情当中出现的人物性格,也就都是雷同的了。乃至于这类作品当中的故事,看不出什么有效的时代背景来,更缺乏基本的地域背景。时间和地域的经纬度,在这类创作当中,都丧失殆尽了。放眼看现实,多创作有真实温度的人物,才能真正走入高级。
收藏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