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一度引起话题的印度电影《起跑线》吗?这个深深烙在中国人心中的词汇,和亚洲教育环境的共鸣,让《起跑线》拿下7.9的高分。
《起跑线》的主要剧情是土豪一家,为了帮助女儿申请名校入学资格,假扮穷人到贫民窟生活的故事。
主要是反映阶层和教育等现实问题。穷人间的互帮互助,让友情完全抛去了金钱和地位的元素。
孩子们的幸福和未来,也不应拴在一纸入学通知书上。
虽说《起跑线》的有些剧情比较拖沓,但鉴于教育话题的共情,不失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印度片。因为第一部的滤镜,观看了《起跑线2》的观众可能要失望了。
因为这个续集,跟前作一点关系都没有。
男主演员没变,身份变了。曾经想要孩子进入好学校的中产阶级,这次变成了不想女儿出国留学的爸爸。
在这个崭新的故事里,最有共鸣的部分,应该就是“国外的月亮比较圆”。
《起跑线2》的女儿成绩一般,但特别向往英国的生活。于是拼命学习,希望能拿到学校的推荐资格。
正所谓造化弄人,前三名可以拿到名额,女儿偏偏考了个第四名。
然而反转的是,前三名有人主动放弃,这个大饼就落到了第四名身上。
2个多小时的电影,怎么可能如此温情且顺利。这时候印度编剧的脑洞就出现了,各种奇葩操作。
比如爸爸和叔叔为了去英国,办了假护照。为了给女儿买入学名额,使用了非法手段弄了30万英镑。
临了临了,还把祖传的店面招牌给卖了。
倾家荡产,就是为了支持女儿上大学。
电影中一连串的操作,早已偏离了对教育问题的探讨。这其中有印度多子女家庭争产,父亲对女儿无私的爱与支持,当然还有印度电影擅长的揭发检举环节。
而从最初的反对到最终的支持,其中有很多都是面子使然。跟教育没关系,且电影中也没有探讨是不是留学比较好,或者比较不好。
电影中最让人看不懂的是,校长可以只手遮天吗?
男主因为揭发了校长老公的不当行径,而被校长报复性地撕毁了女儿的录取通知。暂且不说有电子版存档这回事,校长以什么理由和立场来阻止一个符合资格的学生?
既然男主有录像证据,手握筹码,难道校长都不害怕,他们会上报吗?
为了后面剧情的发展,编剧颇为放飞,感觉有多处不太合理的设计。更像是一个段子堆砌起来的喜剧电影,缺少了第一部电影的现实意义和讽刺意味。
整体来讲,《起跑线2》想讲的东西有点杂,没能抓住重点,没有特别突出的中心思想。
不知道会不会做成系列,从印度到英国,换个国家又是一部电影。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