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的网剧好不热闹,宫斗还没决出最终出道选手,“法医秦明”又换着面孔刷着我家的大屏幕。作为原著粉、推理小说迷、《迷室》系列游戏(就是原名The Room,之前大家好像管它叫《未上锁的房间》那个系列,最近网易代理了新作,起名字叫迷室,我觉得还挺好的)高段位选手,自然是不会错过。两个不同导演、不同编剧、不同演员阵容的秦明都看了,值得说道的是这部秦明原作的亲儿子《幸存者》,也是在看这部网剧的时候,我不止一次联想到了其他的推理小说和《迷室》游戏。
这部戏被吐槽地最多的就是原创的“通灵戏码”,这里的“通灵”是字面意思,作为学了先进科学医学知识的秦明,真的在和灵魂对话,而且每一次都有。说实话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还是有点懵的,仿佛自己在看《包公案》。在这部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侦探小说形式的经典名作中,每次有冤案,被害人都会变成鬼魂飘到包大人面前叫屈。但秦明小哥哥长得那么帅,本来认真专注地对着尸体,把眉头皱成月牙,还有点像美少女战士,没想到却成了浓眉大眼的“包公”。不是约好建国之后不许成精的吗?
我也隔着屏幕问过秦明:“大哥你都通灵了,为啥不直接问凶手是谁呢?”多点真诚,少点套路,不就没那么多事了嘛。不过后来我想明白了,这其实不是真正的“通灵”,而是影视表达下的“尸体会说话”。
法医的职责就是通过专业的分析,把原本留在尸体上的一切线索告诉刑警,从而帮助破案,相当于一个“被害人”和“破案者”中间的桥梁。而每一集的与灵魂对话切入点,其实都是秦明从尸检分析得出的疑点,正是他内心的假设和论证过程,就像有时候解剖时周围环境突然从解剖室变成了犯罪现场,不是说他真的到了现场,而是通过线索想象出来的。
破案无非就是搜集证据,再通过合理的分析,得出最终结论。这一切“推理”的过程,在传统侦探小说和破案的影视剧中,是由主角在最后召集所有涉案人员一下子公布。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福尔摩斯或者大侦探波洛明明已经知道得八九不离十了,但就是什么都不说,因为不到最后一刻,所有的分析和推测都是腹稿,一方面为了真相的准确度负责,一方面也要为故事保留悬念而负责。
但秦明不是侦探!他是法医!再重申一遍,他是法医!因为是法医,所以他不能装逼说我现在还不知道凶手是谁,就把自己通过尸检得出的线索保留在心中,这不符合他的职业。所以不管是不是正确的线索,只要有思路,发现切入点,他就必须时刻记录,同时分享。
就像我一个人看推理小说时候,也会旁边摊开一本笔记本,随时记录可能有用的线索,还有在玩《迷室》这种类型的密室逃脱游戏时,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房间可能包含着十多个有用的线索,有时候我会在角落发现一张纸片,有时候会在桌角捡起一块金属,我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最后会以何种形式组合在一起,但我必须在拿到线索的第一时间就去分析和联想,也就是和这些死物进行“通灵”、对话,也许当时一无所得,也许小有收获,但整个游戏的乐趣就在不断重复的搜索、分析、联想、契合的过程中不断积累。
还好游戏中,我可以一键就把线索搜集起来,并且下面已经有了相应的说明。但在电视剧中,比较要命的是,秦明的人设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对着活人他都说不出几句话,何况是一个对着尸体?难道也要他拿一本小本本逐一记录吗?
这时候编剧的改编就变得十分重要了,既要兼顾线索的公平分享,又不能违背内向的人设,于是在这里变成了和被害者的“灵魂”实时对话,一下子节奏感和画面感都出来了。
所以说编剧深得推理游戏的节奏感和观众互动感的玩法,此外,“通灵”并不只是为了破案而设置的一个工具,更重要的一点其实是服务人物塑造。在原作中,秦明经历了这么或因为私欲或因为大环境而犯下的一桩桩肮脏案件,他会跟自己对话,他有挣扎,有矛盾,甚至不止一次对法医这个职业产生怀疑。这是一个正常人格的人在解开那么多恶臭暗疮之后应该做出的反应和不安。但是在影视化的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戏是很难展现的,书里面写上两页,拍出来可能就是皱个眉头,观众不会理解他的内心有多复杂,可能还会觉得他又在耍帅。这些话,秦明不能跟任何人说,小羽毛不行,林涛也不行,但不得不表达。所以灵魂就充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倒脏”的角色。
因为特殊专业而做一些怪癖,其实很常见。就拿同样是国产的悬疑改编剧来说,《心理罪》中方木喜欢躺在死者躺过的地方,切身体验被害人临死前在看什么,在想什么。《河神》中的老河神拿手绝技是点烟辩冤,小河神也经常和一个大木偶人对话,但这些改编是和整个剧的风格以及主角的身份相符的。
唯独秦明不行,他是一个法医,现代科学的代言人,专业的表现手法却是和灵魂对话,这样的改编很大胆,充满了冒险,事实上播放到现在这一点也确实被吐槽得最多。虽然主编剧闫老师产生了这样大胆的想法,但每次在写通灵戏的时候,敲键盘的手应该也在颤抖吧。
就在我能接受秦明通灵,并且承认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改编之时。编剧老师仿佛写通灵戏上了瘾,连普通人也能通灵了!第九集那个父亲和儿子的灵魂对话才是真正的槽点慢慢,我不想泄底,请大家自行去看。总之胡乱通灵不说,而且通灵的意义也十分不明,加害者与受害者直面对话,受害者当场表示原谅了加害者。现在连鬼魂都这么正能量了吗?做鬼我都会放过你的?!
总体而言,作为法医视角的改编剧,优缺点都有。优点是专业度很高,至少我不了解法医,能也通过这部剧知道一些基础知识。还有一些病理知识,比如空鼻症。法医工作流程也还原得很靠谱,进门换衣换鞋是标配,更厉害的是尸体不打马赛克,显然有点“无视”观众的感觉,要还原的就是冷冰冰的,甚至丑陋的真实。还有角色配置,不是只有法医(主角)和刑警(配角),这是传统的侦探表现手法,高智商侦探搭配普通智商的助手,林涛负责伪解答和搞笑。
缺点是案件的细节有些并不值得推敲,比如秦明擅专放人、明明是无头尸却说“头发保养得很好”、死到临头还不打破玻璃、为了给法医主角让路其他刑侦手段一律拖延等等。这些具体的破案细节处理,还是建议主编剧闫老师多看一些本格推理小说。
《法医秦明》虽然是一个破案剧,但整体的展现手法和切入点,与其说像一部推理小说,不如说更像一个需要搜集线索组合真相的“游戏”——和“死物”对话,还原出“活生生”的真相。
我虽然没有接触过剧中那么可怕的尸体,但孤身一人只能和各种“死物”拼命对话的感觉这两周正好体验过,网易新出的一个“暗网”之谜页面,打开后就是一个好几天都不会变化的房间,就和电视剧里的尸体一样,本身并不会说话。我也是又孤独又执着,一边等着线索,一边记录,最终发现这个房间其实无处不是线索,而通过这些线索,拼凑出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仿若身临其境。(色调和法医的工作间还挺像呢)
这个过程,不才是真正的和死物“通灵”吗!
总结一下,虽然不免有一些吐槽的地方,但《法医秦明之幸存者》从职场剧做切入点,推理小说为内核,《迷室》游戏为表现手法,确实是这几部改编作中最能令观众耳目一新的网剧。
收藏来源:豆瓣东邪卖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