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3》拿下近20亿票房,《后来的我们》预售就破亿,大概“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泪”很快就要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热门的新类型。把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说事大概也不算公允,毕竟后者真有“奶茶”般的香醇与层次。传统青春片的懵懂莽撞都有,又多了几分人到中年回看的释然。
《后来的我们》剧照
导演刘若英
第一次做导演的刘若英,幕后团队里集结了最好的中国电影人,摄影李屏宾、录音杜笃之、音乐陈建麒,剪辑廖庆松、孔劲蕾,视听语言和技法上,足够兜着刘若英天马行空地发挥她所有的想法。惊喜的是刘若英没有在完美和平衡的呈现中淹没了属于导演的才能。节奏、细节和想法,把一个并不算有新意的故事讲得暗流汹涌,这是刘若英的本事。
《后来的我们》剧照
其实刘若英的爱情故事并没有那么动人,是最俗套的,帅哥美女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一见钟情。之后的彼此陪伴,彼此试探,彼此表白,彼此改变……然后变成了对方想要的样子,对方却也变成了自己不懂的样子。然后走着走着,就散了。然后怀念,相逢,发现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中间的种种波折,都好像并没有什么曲折的新意,平凡的像生活里的水和空气,脚踏实地走过爱情里种种几乎是必经的套路。演员的状态好,一个眼神,或者一句不经意间的伤害,撒娇的甜,和思念的苦,被调和出回味,终究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
也许遗憾才是其中最有共鸣的部分。毕竟,我会记得你,然后爱别人,才是爱情最大多数的结局。
《后来的我们》剧照
大约可能是,周冬雨和井柏然(尤其是周冬雨)的中年扮相,实在是没有什么说服力。刘若英用黑白和彩色的部分,来加以区隔不同时空的叙事。刘若英给了一个很好的理由,见清的游戏里说,如果男孩再也找不到女孩,他的世界就是黑白的。于是通常被用过追忆过往的黑白时光鲜活起来,现实倒失去了色彩,那是他们失去了彼此的世界,黑白色的影调像是一种承诺的延伸,又像是一个平行世界的无奈叹息。
也喜欢刘若英的节制。大部分青春片走向中年结局时,一份相见不如怀念的洒狗血气息实力诠释各种款式的狗尾续貂。而《后来的我们》,仿佛站在一个人到中年的立场,回望青春中,一次次的悸动与碰撞。美好得尤为美好,遗憾中,也带着释然。而中年人之间每一个眼神的交汇,不见电光火石,都是不言而喻的暗涌。每一次你觉得暧昧的气氛,到达一定的浓度,男女主人公的行为却总是,或主动或被动的戛然而止。那种蠢蠢欲动,不是青春的羞涩或者骄傲,反倒是自省的压抑与克制。在一次次的欲言又止,欲迎还拒中,怀念的内伤,竟然归于平静,让观众和演员一起自我消化掉了。
《后来的我们》剧照
而比起爱情。另一条副线,似乎是电影,更让人揪心的地方。田壮壮有着四两拨千斤的魅力,举手投足是不经意的平淡,却在平淡中沉淀出生活最本真的色香味来。
回不去的,不只是爱情。影片的结尾,井柏然对周冬雨说,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是异乡人。这时恍然想起,开场不久第一次过年,放假回家的井柏然,对田壮壮说,“没有粘豆包,怎么能算过年呢”。
《后来的我们》改编自刘若英的小说《过年,回家》,男女主人公每一段的情感状态都截取了过年的片段,却在重复的同样的情景中,让人感受到物是人非。
《后来的我们》剧照
有一个令人唏嘘的细节,是田壮壮家的小饭馆的酒桌。第一年挤满了人,大家嬉笑热闹就好像我们记忆中过年理所应当就该有的样子。到第二年,饭桌上已经少了上一年谆谆叮嘱周冬雨要慎重处对象的阿姨,另外几个中老年人唠着“老婆在澳洲”,“女儿在重庆”的家常,越来越多的人高喊着梦想背井离乡,空心化的农村,空巢的老人,是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无暇顾及的痛点。
后来他们过年回家。掩饰着在城市里打拼的辛苦,装模作样装腔作势地想给自己一个看起来混得还不错的伪装。却在他人背地的谈笑中,被看破了真相。刘若英是真正懂得人情世故的,老同学,一面在背后说着“装大尾巴狼”的吐槽,转手唱的是“朋友一生一起走”的慷慨激昂。你刚想说,这就是感情的虚伪,到买单的时候,一句真诚的“等你混好了,请同学们吃顿饭”也是真正的窝心。这才是复杂的人情,感情是真的,奚落也是真的。没有那么的脸谱化,真实得就像,我们身边,随时发生的事情。
《后来的我们》剧照
再后来。年轻人过年不再回家,和老人打着电话。用假装的热闹掩盖各自的孤独。田壮壮过年的小餐馆,从对饮老哥俩,变成一人独坐炉火边。离开的不仅是儿子,还有同辈的人。而越来越多心里想着的,已经说不出口。
《后来的我们》剧照
到儿子终于混出了个人样,说买了房子要接父亲去北京住大房子,过好日子。田壮壮说,“那是你的好日子,不是我的”。想象着多少年迈的父母,身体坏了,却不愿意拖累儿女,嘴上说着“这是我家我不走,你爱回不回”,可是否还记得当时毕业在际,尚未年迈的父亲曾理直气壮的命令过一句“你毕业就给我滚回来。”
后来的后来,父亲走了。过年没有了回去的理由。儿子在北京有了家,儿子自己也成了父亲,没有人再给他蒸粘豆包,他忙忙叨叨的料理厨房,背景音里是妻子焦虑的关于上学的抱怨。
这是生活,柴米油盐的日子一眼就看到了头。还记得,十年前对父亲说的话吗?“没有粘豆包怎么能算过年呢?”可是一年一年,10年20年,不就这样过了吗?
后来的我们,再也不会在过年的时候吃到父亲亲手做的粘豆包,后来的我们,记得家乡的味道,家乡却成了回不去的地方。
《后来的我们》剧照
和二十年前刘若英唱红的《后来》一样,《后来的我们》说的也是遗憾的故事。这遗憾不是阴差阳错,不是“如果当时我们能不那么倔强,现在也不那么遗憾的”的假设。
电影里,重逢的见清问小小,
“如果我们当时没有分手呢?”“我们后来也会分手。”
“如果我们就是不管不顾在一起了呢?”
“那我们可能已经离婚了。”
“如果你肯相信我,陪我坚持到最后呢?”
“那你也许就不会成功。”
故事没有如果,一切不是偶然,后来的我们之所以成了我们。每一步踩的,都是前路铺就的垫脚石。
遗憾是必须的,即便在一起了,也会有属于在一起的遗憾。所以不必执着这一喊,发生过的美好,都值得铭记。没有句点已经很完美了,何必误会故事没说完。
又有人说,这是部不能和现任一起去看的电影。可有什么关系呢,遗憾那么多,属于爱情的,也属于人生。因为知道失去的代价,也该更珍惜眼前的拥有。田壮壮的一封信,说“缘分这事,能不负了对方就好,要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 真的很难,终究会有辜负。当我们成为后来的我们的时候,也理当记得,这份辜负里,有的也许比你想象的更多。
收藏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