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为自己性格本来就很难伺候,所以从前我一直认为好的影视作品会带给人无限的批判欲,比如去年刚看完奥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之后,我絮絮叨叨地跟一同观影的朋友们讨论了好一会儿,从影片留白的设置到影片的立意跟象征意味,好的坏的赞同的不屑的统统一吐为快之后,觉得倾诉欲得到了巨大的满足,有种嗯完全看懂了电影,也充分交流了想法,好片子无疑,然后继续开心地吃吃喝,期待下一部佳作,下一部朋友圈里的谈资。
单亲家庭背景的初中女生徐囡囡,由于遭受同校不良学生王超的长期殴打,导致脾脏破裂,在送往医院救治后,由于麻醉药剂过敏,最终永远地躺在了医院的手术台上。在悲剧发生后,少女惨死背后的真相却似乎仍未浮出水面:徐囡囡在校时唯一的朋友周新雪目光闪躲,心事重重不敢接受采访;学校的教导主任吴阎王以学校名誉为由大肆走动希望把消息压下去;负责验尸的法医刘惜之发布验尸结果后莫名被免职,导火索是一篇来自小报记者梁夏的关于她渎职的报导…… 事关徐囡囡死亡真相的八位嫌疑人,都被一个神秘人诱骗到同一节绿皮火车上,火车行进过程中前方塌方,被迫停车检修,这时,传来了一位嫌疑人的死讯。
《罪途》讲述的是抽丝剥茧的推理故事,但故事的核心是人,你会发现每一个角色都是可怕到了可信的地步——因为无论是你还是我,总会倾向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无奈的、无心的、无害的,一旦产生了任何可怕的后果,都只是受害人“倒霉”而已。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平庸的冷漠是“恶”的一份子。这些角色的无耻会先让人齿冷,接着,齿冷成了心寒——因为我知道,他们的平庸之恶,同样也存在我的身体里,他们的胆怯和懦弱,常常也是我的内心台词。只是我现在还足够幸运,没有造成任何可怕的后果——可是,我怎么能确定在看不到的地方,都发生了什么事?这种冷,是自省的冷。
如此一来,这部电影的精华你们便完全错过了。每一个悬疑故事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精华,福尔摩斯系列在于凶手诡谲的特质和双男主的性格动态配合,阿婆的故事重在杀人手法的震撼和精巧的构思,东叔的社会派推理引以为傲的是对人物内心的深刻剖析,诺兰的故事在于梦幻般的重现和存在主义的哲学色彩。这些都不是只知道“谁是凶手”这一问题的答案就能完整体会的,必须对故事有着全程的参与和深刻解读。
这部片子真的很能满足影迷的爱好,虽然布景可见是小成本,但是内容上的巧妙能弥补视觉上的不足。作为深度的悬疑类型片爱好者,看过第一集就能发现编剧和导演肯定也是资深影迷。他们完全明白观众想看什么,《东方快车谋杀案》式的动荡危险,《无人生还》式的鬼魅悬疑,东野圭吾式的人性拷问,还有韩国犯罪片里常见的亲情复仇文化,这些非常有意思的点融合起来,再加上非常中国式的人物关系和角色言行,整个观感真的非常投入。
我很坦白的说,虽然爱好悬疑,但是很遗憾没有足以撑死推理的智商,有的只是直觉,在完全搞不清楚线索的情况下,开场十五分钟我就猜到了凶手,神经质的周新雪和看似最和善的护工(小小骄傲一下)。话题扯回来。十年前徐囡囡的悲剧,死因是不幸的麻醉药过敏,事实上却是无数施暴者,旁观者放下的闸刀,深入社会骨髓的是名为冷漠的毒。
冷漠应该是最大的犯罪,跟鲁迅笔下的人物没有区别。也是当下的我们环境最需要改变的,几千年文化,给我留下了封固,自私,虚伪等,新时代需要新的思想,几千年文化是个好东西,也是个坏东西。这个电影大家应该是让我们看到的是,思考我们自己与当下。内容大过看,而拍摄应该是国产电影电视浮躁的几十年一个进步,重视看而大过内容,也是我们这几年影视业。落后与社会浮躁的结果。这部电影真是我们当下社会的一剂良药。建议大家思考着看,我们太需要沉淀了。
收藏来源:百家号 小九说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