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藏族导演拉华加的处女作,在不久前获得了FIRST青年导演的奖项。整部影片以其明丽的影调、沉稳的长镜头讲述了一个藏族男孩与他的雨鞋之间的故事,充满着童趣。
不难看出,这部影片中有着明显的伊朗儿童片的影子,就从片名上来看,也能让人一下子联想到伊朗著名影片《小鞋子》,它们同样从孩童视角出发,抓住鞋子这一重要线索展开叙事。拉华加本人也承认他或多或少受了《小鞋子》的影响,如旺扎个拉姆上学去的那条泥路与Ali和妹妹走的那条水沟路何其相似,又如旺扎洗鞋吹泡泡的情节在《小鞋子》中也有类似情景。除去这些无意识中的借鉴痕迹,导演更展露出了他的独到之处。
从主题上来看,我认为影片主要围绕着童真这一主题,掺杂着爱与成长、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藏族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影片背景放置在具有悠久历史的藏族山村,一个个远景展现出了其淳朴美丽与隔绝于世的事实,但即便是如此落后的地方电视机都已遍及到了每家每户,可见工业革命的入侵程度之大。其中吸引观众的地方还在于对藏族生活习俗的展现,藏民对于佛教的一种崇拜,特别是他们那种独特的语言、神话故事和祈雨方式都令人感到新奇,连那没几岁的小孩在佛前跪拜都显得格外有模有样和虔诚。
而导演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这些元素在影片中的处理程度,不论是对藏族特色的描绘还是对工业文明五农业文明的冲突,影片都是克制的,它们大多隐匿在孩子天真的外表和纯净的自然中。
作为小主人公的旺扎,他可以说是一个很幸福的男孩,父亲、母亲还有拉姆姐姐无时无刻不在关爱着他。影片中旺扎所处的家庭环境由于处于偏远古老的藏族山区中,也就有了中国典型的传统家长制度的刻板形象——严肃沉默的父亲和温柔软弱的母亲。影片关于拍摄一家三口大多是围坐在电视机前的场景,就从他们的坐姿与方式上就可以看出家庭地位。一家之长盘腿坐在中间,主家庭事务的母亲和孩子旺扎侧跪坐在一旁。有趣的是,一家三口呈现在镜头面前的样子总是僵硬与呆滞的,除了必要很少有对话。特别是父亲与儿子之间,儿子基本不会主动与父亲交谈,甚至是惧怕父亲的,母亲是承担二者交流的纽带,儿子在三人之中的心理动态则大多借助电视机中播放的影片来体现。
父亲在影片中主要承担着家庭生计之责,形象也是不苟言笑的,但仍能从电影中看出古板严肃背后对旺扎深沉的爱,如给旺扎买铁丝青蛙,得知旺扎逃学也未真正教训,羊皮换了雨鞋更没有责骂,意识到旺扎跟着自己没有拆穿等等,这一切的包容都显示着这个沉默男人内心的柔软和一颗深爱儿子的心。这种父与子之间微妙的关系,在《那山那人那狗》也有细致的描写,中国式父亲笨拙而沉默的爱也应该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一个内容。
而母亲和姐姐拉姆对于旺扎的关爱也是电影的中国女性式的细致绵长,母亲用羊皮换雨鞋,拉姆背起旺扎陪旺扎求雨等都显示了传统女性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旺扎是影片最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片名《旺扎的雨鞋》,“旺扎”应该是童真的一个象征与隐喻,“雨鞋”也应是一个能指符号,它映射的应该是人内心的一种执着。影片围绕着旺扎和雨鞋的故事,将童年的纯真和与美好一一展现在人们眼前。旺扎对雨鞋的执着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过相似的经验,这个“雨鞋”可以是洋娃娃、游戏机、四驱车,也可以是玩偶模型,所以这个“雨鞋”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泛指。
更有意思的就是其中“铁丝青蛙”的设置,它可以理解成为是已经得到的“雨鞋”,也可以理解成为是得到“雨鞋”过程中的一个证明。青蛙的遗失和重回与旺扎的心理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同学偷了青蛙的旺扎是没有资格得到“雨鞋”的,而当旺扎拾回青蛙放下心中对同学的偏见后才能得到“雨鞋”,这似乎隐喻着只有放下来自心头滋生的“恶”,才能得到真正的“雨鞋”。旺扎因为同学之前欺负自己而讲青蛙的遗失归到同学身上,这就是“恶”,而放下“恶”得来的“雨鞋”,则是心中的“本真”。电影前半部分要着重赞美的就是这种放下“恶”从而来的“真”,而这种“真”只有在孩子身上才最为纯粹与自然。
与此同时,电影的另一条情节线是父亲对于麦田的执着,父亲代表着成人,麦田也可以看做是另一种形式的“雨鞋”,但这个“雨鞋”是复杂化了的、更为现实的东西。父亲与邻人关于浇水的问题引发矛盾,而这矛盾点来源于邻人对于多年让“父亲”先浇水而出现的不满,这与旺扎同学对于旺扎的嫉妒和欺负实质上没有区别,只是这种“恶”的形式更复杂,成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结果也更为不同罢了。父亲也曾是旺扎,也有过心中的那一双“雨鞋”,只是随着时间的冲刷,“雨鞋”逐渐变成了“麦田”,纯真被现实掩盖化作了冷漠,父亲的呆板形象未尝不是导演对成人世界丢失童真的一种惋惜与哀叹。
旺扎得到雨鞋与麦田成熟之后,电影进入后半部分,此时两条情节线交织到一起并且产生了矛盾——应不应该下雨。下雨是对旺扎童真得到满足的浪漫体现,而不下雨则是旺扎一家人基本生活得到班长的现实需要,这种矛盾与冲突又恰好体现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巨大反差。旺扎所求的只是一只铁丝青蛙、一双雨鞋或者是佛前的一颗糖果,而父亲所求的是麦田的丰收与一家人的衣食无忧。旺扎终会长大,“雨鞋”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阻挠旺扎得到“雨鞋”的“恶”也会不断变大。
当“雨鞋”被愈来愈多的物质所牵绊,旺扎该何去何从呢?似乎变成“麦田”的最终结果是毫无疑问的,到最后影片停留在暴雨将至前夕,留给了我们更多对于未来的一种美好期许,这更像是导演对人们坚持本真的一种祝福。看那雷声震震,乌云滚滚,雨仿佛就要来了。
收藏来源:豆瓣 阴云转晴